山日未出烟霏霏,茅堂独坐知晨饥。
霜塍斸得带根芋,松灶筠笼初出炊。
堆槃褐色何菌蠢,绝似春灯荐猫笋。
蒙头密密云绵卸,腻手滋滋玉肤缜。
自惭胸臆多尘坌,抚弄柔香食未忍。
昨宵天海风紧凄,梦落家园见瘦妻。
手持湿炭看空釜,大雪一尺门无藜。
老乌屋角将雏啼,残年觅食食未得。
妒尔乡农好身力,腐儒未敢冀肉食。
但愿亲孥健粗饭,支过残年无菜色。
山日未出烟霏霏,茅堂独坐知晨饥。
霜塍斸得带根芋,松灶筠笼初出炊。
堆槃褐色何菌蠢,绝似春灯荐猫笋。
蒙头密密云绵卸,腻手滋滋玉肤缜。
自惭胸臆多尘坌,抚弄柔香食未忍。
昨宵天海风紧凄,梦落家园见瘦妻。
手持湿炭看空釜,大雪一尺门无藜。
老乌屋角将雏啼,残年觅食食未得。
妒尔乡农好身力,腐儒未敢冀肉食。
但愿亲孥健粗饭,支过残年无菜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茅草屋中独自品尝新鲜挖来的芋头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食物的色泽、质地以及其带来的味觉享受。诗中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珍惜与满足,还融入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山日未出烟霏霏”,描绘了清晨朦胧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茅堂独坐知晨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饥饿感,为后续的食物描写铺垫。
“霜塍斸得带根芋,松灶筠笼初出炊”描述了诗人亲自挖掘芋头并用松枝点燃火炉烹煮的过程,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芋头的色泽和形状被形容为“褐色何菌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食物的诱人之处。
“堆槃褐色何菌蠢,绝似春灯荐猫笋”通过对比,强调了芋头的美味,仿佛是春天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接下来的“蒙头密密云绵卸,腻手滋滋玉肤缜”则进一步描绘了芋头的质地,细腻滑腻,如同云绵般柔软,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
“自惭胸臆多尘坌,抚弄柔香食未忍”表达了诗人对芋头香气的沉醉,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随后,诗人回忆起昨夜的风雨,以及梦中见到的瘦弱妻子,体现了对家庭的深深挂念。
最后,“老乌屋角将雏啼,残年觅食食未得”描绘了冬日里乌鸦在屋角啼叫的情景,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诗人感慨自己虽非强壮的农夫,却也不敢奢望丰盛的肉食,只希望家人健康,能度过余生而不受饥饿之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食物的热爱、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谁言壮士不病疟,汉大将军寒栗作。
又闻明德重君子,来病君子是为虐。
热欲倚冰山,冷思著火灼。
播弄一任其炎凉,来如潮汐时不错。
吾弟少年壮且强,何亦为彼所束缚?
自昔怖疟晋石虔,威敌陷阵真矍铄。
愈疟更有齐桓康,人画其形争惊愕。
君诗不让老杜强,试自诵之又奚若?
不然逃疟须善忘,纷纷投赠殊难略。
君不见,正气日胜邪气衰,中医自古称勿药。
威仪汉世已无馀,陆贾越台犹著书。
图形不到凌烟阁,闭户自甘子云居。
天荒地老无闻见,过眼沧桑皆若虚。
志气自昔撼山岳,乃今局促随卷舒。
世上呼牛或呼马,意中为龙又为猪。
当前寄托蚊双睫,随处揶揄鬼一车。
闻道汉廷方变法,屏弃八珍嗜羊菹。
不信衣冠舞鸲鹆,竟然钟鼓乐鶢鶋!
我自倔强风尘外,习气不为时世除。
褐衣皂帽欲千古,金石之声出草庐。
秋空怒涛涌不止,万籁怒号动万里。
平分秋色何处看,海风吹立海瀰瀰。
海潮滂沛上冈陵,海岸邻居没风水。
黑云蔽天天色沈,浮壒入云云气紫。
一路山川齐撼摇,千年树木群飞起。
南北东西不可知,汹汹声从西北始。
予时道上匍匐行,碀礐礌礐砂砾倾。
摐金伐鼓俨临敌,身欲赴前势难争。
皇皇避入人家坐,忽见千船、万船破。
空际飘帆作纸飞,眼中老屋如箕簸。
六月、七月暴雨灾,谁知秋半暴风来!
天意微茫不可测,天灾重叠下吾台。
嗟嗟陆危海亦惨,海陆无处非祸胎!
问苍苍,有馀哀,天昏月黑惟尘埃。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