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文物如崔公,向来世学工彫龙。
侧理固尝收会稽,陶泓不独称洪农。
徂徕取煤如点漆,宣城束颖能藏锋。
焉知于今一秃翁,四宝委弃文房空。
近时稍稍复寻访,嗜好亦须随土风。
磁洞疏波凿山骨,沙陇剔薮求毛宗。
昌溪万碓捣白楮,涪江千炬焚椅桐。
不须更问在何记,已作僰叟从巴童。
但看所有乃如此,亦足验我良羁穷。
君不见昔年平御史,初得巨璞三硖中。
少陵酸寒真可笑,欲使起草明光宫。
吾家文物如崔公,向来世学工彫龙。
侧理固尝收会稽,陶泓不独称洪农。
徂徕取煤如点漆,宣城束颖能藏锋。
焉知于今一秃翁,四宝委弃文房空。
近时稍稍复寻访,嗜好亦须随土风。
磁洞疏波凿山骨,沙陇剔薮求毛宗。
昌溪万碓捣白楮,涪江千炬焚椅桐。
不须更问在何记,已作僰叟从巴童。
但看所有乃如此,亦足验我良羁穷。
君不见昔年平御史,初得巨璞三硖中。
少陵酸寒真可笑,欲使起草明光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入硖行》,通过对古代文物的追忆和对当今文人墨客对书法材料的搜寻,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慨和对自己境遇的自嘲。首句“吾家文物如崔公”,以崔公比喻自家家族的文采,暗示了家族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接下来描述了各地名产的墨料,如会稽的侧理、洪农的陶泓、徂徕的煤炭、宣城的束颖,以及昌溪的白楮和涪江的椅桐,这些都象征着书法艺术所需的珍贵材料。
然而,诗人感叹自己如今却成了“一秃翁”,这些宝贵的文房四宝被闲置,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他提到近时才重新寻找这些材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诗人以昔年平御史得到巨璞的典故,暗指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讽刺杜甫(少陵)的酸寒,暗示自己虽处境困穷,但对艺术的执着并未改变。
最后,诗人以“但看所有乃如此,亦足验我良羁穷”作结,表达出即使身处困境,对书法艺术的坚守也能证明自己的品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天衣归遐峰,银蕊辞寒条。
暅阳煦妪之,百昌熙春朝。
扇以明庶风,吹万不刁刁。
鳞塍深沃玉,润渍如培浇。
根荄已纽芽,昭苏半及韶。
富媪将侈富,行看物华撩。
代谢何圜转,一息而一消。
处其噫欠间,恒春安可要。
及时披古编,席珍延大僚。
三惧铭在心,得志毋或骄。
如彼服田农,时时勤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