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象本沉潜,成形莫我厌。
秉阴彰至信,厚载示流谦。
右转群生遂,东顷万壑兼。
寰区今底定,不用八龙占。
著象本沉潜,成形莫我厌。
秉阴彰至信,厚载示流谦。
右转群生遂,东顷万壑兼。
寰区今底定,不用八龙占。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丁谓所作,名为《咏象》。诗人通过对象征国家安危的“八龙”不再需要占卜来表达天下太平的心愿。
首句“著象本沉潜,成形莫我厌”,意在描绘一幅和谐、祥瑞的画面:大象代表着国之重器或是国家安稳的象征,其出现在世间,是一种吉兆。这里强调的是即便这样的吉象出现,也不至于让诗人感到厌倦,显示了对此景象的珍视。
“秉阴彰至信,厚载示流谦”,则是说象征着国家和平安稳的“象”承载着天命,不断展现出深远且真诚的信任与厚重的恩泽给世人。这里“秉阴”指的是受命于天,“彰至信”表示对天意的忠实传达,而“厚载示流谦”则强调了象征着国家的“象”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右转群生遂,东顷万壑兼”,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大象在右侧缓缓移动,其威严而温和的形态影响到天下众生,让他们都能安居乐业。而“东顷”则可能是指象向东方低头,象征着国家对万民、万物的恩泽无边无际。
最后,“寰区今底定,不用八龙占”,寰区即是天下之意,这里表达了一个理想:在这样的祥瑞景象下,整个国土已经稳固安宁,没有必要再去占卜八龙以预测国家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象”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发挥,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以及对这样时代的向往与赞美。
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
遂与二子偕,万劫每同住。
如在百戏场,好丑安可数。
贤愚贵贱间,头面无不具。
工拙我为之,令子蒙毁誉。
毁誉亦非真,会当随子去。
苟悟万缘空,夫何忧何惧。
一醉能几时,何以消百虑。
男儿远图几年志未得,引领弯弧向属国。
秋风辞家今始归,颜状惨淡气抑塞。
忆昨荐士尚书郎,知尔善射闻四方。
中丞侧耳识名字,辕门长揖生辉光。
西秦猛士产灵夏,长弓大刀仍善马。
令与较射丛万人,齐声共呼出君下。
来趋幕府何逡巡,报国无阶自致身。
里中轻薄休相笑,陶母厨间正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