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亲友送小儿会试》
《和亲友送小儿会试》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天上庆云五色开,万方韦布向金台。

秋光满望幽燕月,春信尤凭驿使梅。

道可济时须有本,文应切理是真才。

通家故有圭璋赠,且放清歌出草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参加会试的年轻学子的祝福与期待。首联“天上庆云五色开,万方韦布向金台”,以天上祥云象征吉祥,五色云彩预示着不同寻常的机遇,万方学子汇聚于科举考场,金台则代表了科举考试的神圣之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对考生的祝福,也体现了科举制度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颔联“秋光满望幽燕月,春信尤凭驿使梅”,通过季节的更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寄托。秋月满天,幽燕之地的景色被秋光所渲染,而春天的信息则通过驿使传递的梅花来象征。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变迁来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希望的传递,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始终不变。

颈联“道可济时须有本,文应切理是真才”,强调了道德与学问的重要性。认为在动荡的时代中,只有具备深厚道德根基和扎实学问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这不仅是对考生个人品质的期许,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肯定。

尾联“通家故有圭璋赠,且放清歌出草莱”则表达了对考生家庭背景的尊重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家之谊意味着深厚的家族关系,圭璋赠礼象征着家族的荣誉与期望。同时,鼓励考生像清歌一样,即使出身平凡,也能唱出自己的声音,展现出不凡的才华与个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考生个人的祝福,也蕴含了对教育、道德与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瑶石山房夜话·其二

竹坞萧条夜漏迟,更堪剪烛话幽期。

叶声四起催山雨,涧溜斜分到石池。

松菊喜逢三径日,风尘忆共五陵时。

凭阑莫奏招商曲,零落芙蓉越水湄。

(0)

咏秋雁

朔气正凄凄,南飞路不迷。

联翩高柳北,摇曳上林西。

薄雾行时断,穿云影乍低。

不愁霄汉迥,自顾羽翰齐。

风急还双起,沙寒不独栖。

堪悲覆笥者,相向绕湖堤。

(0)

送张古豪归瓯宁二首·其二

南建旬宣最有声,尊开江阁志澄清。

民情不啻碑羊叔,宦况何如传贾生。

自古随珠曾按剑,于今郑谷且逃名。

感君世事堪惆怅,肯为清流便濯缨。

(0)

病中寄沈石圃沈竹峰

遥瞻车马下林丘,抱病文园可自由。

灯转三更人寂寂,门悬午日夏悠悠。

骤雷催雨乍倾谷,帘燕将雏半语楼。

寤寐江亭思共榻,欲沿洲渚数轻鸥。

(0)

枯椰先祖移居,植椰成林。经八十馀载,仅存其四。今秋忽枯二株,感而赋之

酒树天涯种,经秋拥荜门。

松筠推玉液,风雨妒孤根。

垂老肝肠折,先人手泽存。

东园山月吐,犹忆挂梢痕。

(0)

题华池精舍

池绕椒邱曲,书声振空谷。

流澌烟雨深,洗砚不成绿。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