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六》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六》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寓庐大檀森且高,二百年种根株牢,纠枝结叶多鸢巢。

壮夫十刀猛难劈,偃地而崩易无力。

闺人篝镫坐方织,灭火狂奔惊霹礰。

堕鸢八九死六七,生者蚩蚩向门隙。

似解求生争一息,呼童掬灰煖其翼。

投之以粱不能食,炯炯窥人泪晴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风雨中寓庐的遭遇,以及风雨对人与自然界的冲击。开篇“寓庐大檀森且高”,描绘了寓所的高大与茂盛,暗示其坚固与生命力。接着,“二百年种根株牢”强调了这棵树的古老与深厚根基,预示着它在风雨中的顽强抵抗。

“纠枝结叶多鸢巢”描述了树上繁茂的枝叶和众多的鸢鸟巢穴,展现了生态的和谐共存。然而,好景不长,“壮夫十刀猛难劈,偃地而崩易无力”,即使强壮的人也难以砍倒这棵树,但一旦倒下,却显得脆弱无力,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脆弱并存。

“闺人篝镫坐方织,灭火狂奔惊霹礰”则转向了寓所内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宁静与突然的灾难之间的鲜明对比。女性织布的工作被突如其来的雷电打断,火光熄灭,人们惊慌失措,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恐惧。

接下来,“堕鸢八九死六七,生者蚩蚩向门隙”描绘了风暴中鸢鸟的生死挣扎,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尽管许多鸢鸟不幸丧生,但仍有幸存者试图寻找生存的机会,甚至向门缝寻求庇护。

最后,“似解求生争一息,呼童掬灰煖其翼。投之以粱不能食,炯炯窥人泪晴碧”进一步描绘了幸存鸢鸟的挣扎与希望。它们试图通过微弱的努力来维持生命,甚至向儿童求助,希望能得到温暖与食物。然而,这些努力往往徒劳无功,它们只能用明亮的眼神注视着人类,眼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寓庐与鸢鸟的遭遇,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悻怀·其二

五夜尖风射薄绵,尚持药碗立灯边。

温柔如我谈何易,眉睫看人事可怜。

敢为积劳闲一刻,安将深爱答从前。

石华唾面仍含笑,修到情天忍辱仙。

(0)

又和庄柳汀同作韵·其四

八荒在庭户,无事动离襟。

沆瀣岂殊气,关河不隔心。

计君寄书日,值我仰梁吟。

明月深杯样,长天好共斟。

(0)

和老杜短歌行韵

一十二万年来人间无此哀。

为问日星河岳何苦多事生英才。

健笔惊天明月倒,宝刀击石青山开,寄人庑下还徘徊。

世事悠悠东去水,放眼长江欲飞履。

仲宣司宜皆尘埃,吾独何为作游子,万里壮心今已矣。

(0)

挽云亭

飞将号楼船,昔者当为万人敌;

德门光梓里,殁而可祀乡先生。

(0)

代挽潘复夫人

板舆振孝养家风,独赋闲居,从此黄门哀诔满;

长簟忆闺帏淑德,此时营奠,可堪元相泪痕多。

(0)

薛福成挽友

讣音昨到我犹疑,谁信绝世英才,半生忠厚,竟使劳神瘁志,抑郁以终,搔首问青天,痛恨那堪消梦寐;

夙愿许多君未了,惟想一身缔造,八口撑持,胡能撒手甘心,急促而逝,断肠盼春树,悲伤不忍向人言。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