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普首座偈》
《悼普首座偈》全文
宋 / 释持   形式: 偈颂

僧不僧,俗不俗,曾得死心亲付嘱。

平生知命只逍遥,行道苦无清净福。

东西南北放痴憨,七十七年?怪足。

黍桶里著到,波涛里洗浴,个中谁会无生曲。

随潮流去又流归,莫是庵前恋筇竹。

呵呵呵,老大哥,快活谁人奈汝何。

(0)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和尚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诗人通过“僧不僧,俗不俗”的开篇,巧妙地打破了传统对僧侣形象的刻板印象,强调了其独特的存在状态。接着,“曾得死心亲付嘱”一句,暗示了这位和尚得到了高僧的亲自指点,对其修行之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平生知命只逍遥”,表达了和尚对于生活的态度,即顺应自然,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世俗束缚。“行道苦无清净福”,则揭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挑战,以及在追求精神纯净时所面临的困难。

“东西南北放痴憨,七十七年怪足”,描述了和尚在世间游历,以一种超脱世俗的痴憨姿态,体验了七十七年的生命旅程。这一句既展现了和尚的洒脱与豁达,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短暂而珍贵的认识。

“黍桶里著到,波涛里洗浴”,进一步描绘了和尚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面对外界的风浪,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适,如同在黄米桶中安然自处,即使身处波涛之中也能洗涤心灵的尘埃。

“个中谁会无生曲”,表达了只有真正理解生命奥秘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与深意,暗示了和尚对于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随潮流去又流归,莫是庵前恋筇竹”,以自然界的水流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和尚似乎在随波逐流的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庵前的竹子成了他情感寄托的对象,象征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呵呵呵,老大哥,快活谁人奈汝何”,以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了对和尚生活的羡慕与敬佩,认为他的快乐无人能及,这种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和尚独特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于生命、自然、自我超越的理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持
朝代:宋

释持,俗姓卢,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人。初住馀姚法性,数年忽谢去。与陆游之父有交。后徙居雪窦、护圣二山,为南岳下十四世,象田卿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一四《持老语录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猜你喜欢

白荷为郡城谢纯甫作恩灏二首·其二

漂鍊铅华水一泓,浣纱溪上结遥情。

夜深风露无人觉,不惜罗衣待月明。

(0)

题梅花美人四首·其三

烟霏淡白最高枝,脉脉停停寄远思。

别有风怀难下笔,寿阳宫禁晚妆时。

(0)

梅花四首·其四

野性自孤僻,当春懒入城。

山槎出媚态,塞笛有寒声。

气霁露先觉,香浮云欲行。

酸咸皆至味,庸得及调羹。

(0)

题梅三首·其一

江驿迢迢路,山塘浅浅波。

清歌托三弄,子野意如何。

(0)

梅花绝句四首·其三

王家顿有亭前树,移向江南选佛场。

应是梨桃非伴侣,不随春信入河阳。

(0)

题梅三首·其二

贳酒罗浮何处村,频年开落暗销魂。

九疑仙子寻常见,为避东君不出门。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