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谨庙萃,后世重墓藏。
埋骨冀裕后,其术传青囊。
富贵出葬穴,此说何渺茫。
含襚富珠玉,所见尤不长。
自从开辟来,天地几战场。
祸乱遭发掘,不免帝与王。
甚者有逆孙,暴其先世丧。
何由系彼颈,巨刃挥天扬。
古人谨庙萃,后世重墓藏。
埋骨冀裕后,其术传青囊。
富贵出葬穴,此说何渺茫。
含襚富珠玉,所见尤不长。
自从开辟来,天地几战场。
祸乱遭发掘,不免帝与王。
甚者有逆孙,暴其先世丧。
何由系彼颈,巨刃挥天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诗人通过古人修庙和后世重视墓葬,反映出人类对于生命终结后的尊严和记忆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背后所蕴含的矛盾与无常。
“埋骨冀裕后,其术传青囊”一句中,“青囊”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尸体的竹制或木制容器,诗人通过这一物象表达了对生命遗骸的尊重和未来繁荣的期望。
“富贵出葬穴,此说何渺茫”则揭示了一种世态炎凉,富贵之人即使在死后也不能摆脱尘世的争斗与诽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含襚富珠玉,所见尤不长”一句表达了物质财富和荣华富贵终究是短暂的,不足以代表生命的真正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回顾历史的战乱与动荡,帝王的陵墓也未能幸免于难,甚至有逆子暴露先人的丧事。这段叙述充满了悲凉和无奈,彰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类暴行的谴责。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反思的手法,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君不闻韩苏之生月宿斗,我也初度恰同候。
敢拟文章万斛珠,惟馀潦倒双蓬垢。
古有曼倩生,如君岂其裔。
射覆能令舍笞,诙谐不饱长安米。
忽言今年余拂衣,余行走送江之湄。
请看筵外光芒处,不是郎星是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