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右江遗墅》
《题右江遗墅》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阴阴乔木带江沙,建武年来世绪赊。

麾节频沾新雨露,山林不改旧烟霞。

绿深椰子经春叶,红绽蕉丛过臈花。

曾读云台诸将传,子孙繁衍有谁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右江边一处遗墅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阴阴乔木带江沙”以“阴阴”形容树木茂密,与“江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建武年来世绪赊”一句,通过历史的视角,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给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麾节频沾新雨露”描绘了遗墅周围环境的滋润与生机,雨露不仅滋养了大地,也仿佛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命力。“山林不改旧烟霞”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不变,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山林的烟霞依然如故,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绿深椰子经春叶,红绽蕉丛过臈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下的自然之美。椰子树的绿叶与红花绽放的芭蕉丛,色彩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热带风情。最后,“曾读云台诸将传,子孙繁衍有谁家”则将话题转向历史与家族传承,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家族延续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家族传承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费华文挽诗二首

谨厚传燕国,宽和似蜀公。
材猷今世楷,论建古人风。
阅世心犹壮,忧时鬓已翁。
芸芸今有尽,归去得全终。

(0)

和杨仲禹送史子修□特奏赴吏部注阙

科名宁较后先题,叹老嗟卑世所迷。
须识是閒天地似,要知立处圣贤齐。
人情一理涂涂附,古道千年印印泥。
属子随时崇令德,窗前红日未全西。

(0)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南谷

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0)

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惟发之用

三时收功还朔易,百川斂盈归海{外广内逆去辶}。
谁将苍龙挂秋汉,宇宙中间卷无迹。
人情易感变中化,达者常观消处息。
向来未识梅花时,绕溪问讯巡檐索。
绝怜玉雪倚横参,又爱青黄弄烟日。
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见华实。
候虫奋地桃李妍,野火烧原葭菼茁。
方从阳壮争门出,直待阴穷排闼入。
随时作计何大痴,争似此君藏用密。
人官天地命万物,二实五殊根则一。
囿形辟盍浑不知,知把真诚作空寂。
亭前拟绘九老图,付与人间子云识。

(0)

送杨尚书知沪洲

断雁怀归芦叶秋,离鸾感照菱花羞。
五更呼儿拭残泪,淹速有命吾归休。
殿头三拜疏,去意浩意收。
内前宣辞赐颜色,外间祖帐如云稠。
往年长安道,笑谈取公侯。
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
万钉围腰笏头带,廷绅啧啧悬两眸。
吁嗟此何物,白尽人间头。
二十年重来,见此勇退杨沪洲。
平生志气未肯倾,卷怀归洗岷峨愁。
我往送之门,感事增百忧。
匆匆别公上车去,怕鬼见笑君奚留。

(0)

成都杜五一府君之葬某新有丧不得为文以侑虞

尚记维川死,今年又哭公。
琴声辞夜月,书叶卧春风。
儿女数行泪,亲朋十九空。
我翁方念母,忍泪课儿冲。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