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
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
缘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
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
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
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
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
缘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
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
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
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开篇“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便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这里的“二三月”指的是春季,此时杨柳正值发芽,枝条间缭绕着绿色的烟雾,而杨花则如同白雪般纷飞,这种对比手法使景象更加鲜明。
紧接着,“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表达了诗人想要骑马外出,寻找一个地方来释放内心的忧虑。这里的“南冈”可能是指附近的一处高地,诗人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烦恼的方式。
下文“缘冈初日沟港净,與我门前绿相映”则描绘了诗人骑马经过山冈时所见到的景色。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溪流,与门前的绿意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视觉上的,也反映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和谐。
“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中的“袅袅垂”形容的是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姿态。诗人站在那里,回忆起往年的情景,心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再接下来,“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写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标——杏花园,以及春日温暖的阳光照在道路上,使得行走其上的感觉舒适宜人。这里的“正好渡”可能指的是诗人寻找的那片安静之地,或者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超越。
最后,“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到了一个高潮之后,又逐渐平复下来。没有人在等待,只有船儿孤独地漂浮着,而诗人也跟随着疲惫的鸟儿一起返回,天色渐渐暗淡。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