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辞别回家的温馨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画面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
"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这两句点出了朋友离去的情景,"衣綵"指的是路边的小草,比喻行人脚下的微小足迹,而"一枝兰"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清新的气息,这里暗示了朋友不仅身心俱净,而且即将踏上归途。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图,马儿在花香四溢的草地上嘶鸣,而朋友的家门则是被百花盛开的塘所环抱,这些都预示着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归宿。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这两句展现了一个黄昏时分的田园风光,朋友在外游历归来,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清凉,水声伴随入眠,营造出一种安详自得的情境。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小斋"指的是简朴的书房,而"松岛"则是书房所处之地的美称;"重叶覆书堂"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潜心读书,仿佛书页间也生出了一片新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归去时的不舍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