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推夙德,朝野望音徽。
一自从游去,求仙遂不归。
邹枚词赋尽,闽越谏书稀。
惟有小山曲,愁随丹旐飞。
天人推夙德,朝野望音徽。
一自从游去,求仙遂不归。
邹枚词赋尽,闽越谏书稀。
惟有小山曲,愁随丹旐飞。
这首挽词《安惠王挽词》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对安惠王生前德行与身后哀悼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首句“天人推夙德”,赞扬了安惠王生前的高尚品德,认为其德行早已有天人所推崇。接着“朝野望音徽”一句,说明了安惠王在朝野间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其言行举止为众人所瞩目。
“一自从游去,求仙遂不归”两句,表达了安惠王离世后,人们对其的深切怀念。这里的“从游”可能指其出巡或出游,而“求仙不归”则暗示了其最终未能返回人间,可能是指其去世或出家修行之意。
“邹枚词赋尽,闽越谏书稀”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文人邹阳、枚乘的词赋与闽越地区的谏书之少,来表达对安惠王才华与影响力的肯定。邹阳、枚乘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丰富,而闽越是古代的一个地区,谏书稀少可能意味着安惠王的谏言与文学贡献更为突出。
最后,“惟有小山曲,愁随丹旐飞”两句,以自然景象来寄托哀思。小山曲象征着安惠王的归宿之地,而愁绪则随着丹旐(古代丧葬时用的旗帜)的飘扬而四处弥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安惠王离去的哀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陈,不仅颂扬了安惠王的美德与才华,也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作的深沉韵味。
朔风吹苦寒,近岁省未有。
重裘不可禦,冻袖敢出手。
初严刮面肤,渐虐摇臂肘。
终难凌壮肌,殊易挫衰朽。
持觞欲为敌,病胃怯战酒。
茵帱通作冰,强卧安得久。
拥鼻反收吟,其孰噤汝口。
何心窥园池,锐意墐户牖。
流庸方满涂,天不念黔首。
吁嗟卒无奈,默坐算五九。
昔别蘋初生,离讴发清商。
契阔几何时,遗啭犹在梁。
我亦宦游者,吴会非我乡。
三考一瞬息,扁舟引徜徉。
邂逅通夕语,弭棹水中央。
淡景月照户,遥音雁南翔。
摅意良未尽,讵及罗酒浆。
子去尚千里,道路阻且长。
嵚崎慎所历,无令马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