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子今来六十一,慈亲己过八旬三。
旌书门外题新榜,拭泪床头换旧衫。
少有菑畬供俯仰,不妨渔钓老东南。
些儿别作长生计,岩畔丹书有两函。
孤子今来六十一,慈亲己过八旬三。
旌书门外题新榜,拭泪床头换旧衫。
少有菑畬供俯仰,不妨渔钓老东南。
些儿别作长生计,岩畔丹书有两函。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六十一自寿(其二)》,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规划。首句“孤子今来六十一”,诗人自称为“孤子”,透露出一种孤独但坚韧的生活态度,已经六十有一岁,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慈亲己过八旬三”则表达了对年迈母亲的深深挂念,母亲已年逾八十,诗人以此为动力,提醒自己要孝顺尽责。接下来,“旌书门外题新榜,拭泪床头换旧衫”,描绘了诗人可能在家中更换衣物,准备出门接受新的任命或荣誉,但心中仍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离别的感伤。
“少有菑畬供俯仰,不妨渔钓老东南”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生活简朴,也能自给自足,晚年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过上渔钓的生活,享受宁静与自由。最后两句“些儿别作长生计,岩畔丹书有两函”,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期待通过修炼或学习某种秘籍(岩畔丹书),寻找长寿之法,寄托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设想,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注重亲情、向往自然的品格。
定光瞻宝塔,拾级登仙岭。
遂径造其巅,下视富万井。
松涛虎啸翻,竹籁龙吟耿。
苟尚颊舌感,此必下蛙黾。
点头听经辈,金矣不复矿。
生公本无涉,谁云服精猛。
髯翁绝世才,儒佛场驰骋。
胜游托豪句,岂真增跈哽。
小座仰苏楼,绿畴含麦顷。
为祝今饼饵,宁忘昔饥冷。
人言元气复,我叹哀鸿永。
讵同彼子瞻,无事但揽景。
归舆循山塘,群瞻翠华影。
施惠贵及时,奚待大吏请。
西陲兵未罢,戡乱非得已。
储胥发官帑,讵肯征闾里。
究之出诸民,岂如无事美。
去年纵蠲赋,今复新正矣。
地瘠贫民良,施恩宜在此。
正供与全豁,宽心勤耒耜。
积欠免历年,奚用愁留抵。
靖外先安内,化日春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