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势欲合,中被江流穿。
上有佛者庐,飞来自龙眠。
神人所施设,是物无顽坚。
想当创辟初,风雨驱神鞭。
凿开浑沌窍,巧贮聪明泉。
僧房若蜂房,一一皆倒悬。
尔来几阅世,不计草木年。
磐石具生机,长根外包缠。
波涛润其趾,日月行其颠。
散为松柏香,聚作旃檀烟。
蔽亏东西景,轩豁子午天。
呼猿在半空,日暮跻无缘。
清寒难久住,仍放出峡船。
两岸势欲合,中被江流穿。
上有佛者庐,飞来自龙眠。
神人所施设,是物无顽坚。
想当创辟初,风雨驱神鞭。
凿开浑沌窍,巧贮聪明泉。
僧房若蜂房,一一皆倒悬。
尔来几阅世,不计草木年。
磐石具生机,长根外包缠。
波涛润其趾,日月行其颠。
散为松柏香,聚作旃檀烟。
蔽亏东西景,轩豁子午天。
呼猿在半空,日暮跻无缘。
清寒难久住,仍放出峡船。
这首诗描绘了清远峡中的飞来寺,两岸山势险峻,仿佛要相接,却被江流从中分开。寺宇坐落在高处,仿佛佛祖的居所,从龙眠山飞降而来。诗人想象寺庙的创建之初,可能是神人力气所成,如同风雨中被驱使的神鞭凿开混沌。寺宇结构巧妙,如蜂巢般密集而倒挂,历经岁月变迁,磐石依然充满生机,根系深深扎根并包裹着周围。
江水滋养着寺宇,日月在其上空运行,寺内的香烟缭绕,遮蔽了东西两侧的阳光,而在正午时分,阳光又能穿透缝隙,显得明亮开阔。诗人还提到在半空中呼唤猿猴却无法登临,暗示寺宇之高。最后,诗人感叹清寒的环境难以长久停留,寺宇似乎注定要被江流带到远方。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飞来寺的奇特景象和历史沧桑,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的流转和变迁。查慎行的诗歌风格清新,富有哲理,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