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故国水东流,野客经过雨乍收。
塔影遥连官树渡,雁行多下靖王丘。
春秋百战犹存地,唐宋诸贤半入州。
阅古堂前今夜月,几人华发共先忧。
西风故国水东流,野客经过雨乍收。
塔影遥连官树渡,雁行多下靖王丘。
春秋百战犹存地,唐宋诸贤半入州。
阅古堂前今夜月,几人华发共先忧。
这首诗描绘了中山古城在秋风中静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
首联“西风故国水东流,野客经过雨乍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宁静美。西风起,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吹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雨水初歇,大地显得格外清新,仿佛洗净了尘世的喧嚣,只留下野客独自漫步其中,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颔联“塔影遥连官树渡,雁行多下靖王丘”,进一步展开画面。塔影与官树相连,渡口处似乎有着某种历史的痕迹,而雁群则在靖王丘上空盘旋,它们的飞行轨迹与时间的流转相呼应,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颈联“春秋百战犹存地,唐宋诸贤半入州”,将视角拉回历史长河,指出这片土地曾是战争与英雄辈出的地方。尽管岁月更迭,但那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留存,成为后人追忆与敬仰的对象。
尾联“阅古堂前今夜月,几人华发共先忧”,将思绪引向未来,想象着在古老的阅古堂前,月光洒落,几位白发苍苍的智者共同忧虑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这一场景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深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中山古城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寄托。
薄游心已倦,幽筑兴何长。
夜雨千畦菊,春风五亩桑。
鸡豚还自乐,人我亦相忘。
黄卷皆吾友,何忧日面墙。
汴堤杨柳摇春风,翠华南幸紫禁空。
雕栏玉砌明月冷,羽人规作神仙宫。
苏堤杨柳飘晴雪,又见紫鸾催驾发。
沉香亭北莺乱啼,金殿又成诸佛刹。
东南王气一旦终,乾坤四海今会同。
兴亡成败自有数,不由人力由天公。
二龙南翔一龙北,凤只鸾孤重铩翮。
南龙苦热北龙寒,鸾凤欲飞飞不得。
周原禾黍秋离离,含光草色春萋萋。
露盘应拆声动地,金铜仙人空泪垂。
来今往古知几代,嬴颠刘蹶浮云改。
□平抵掌笑不言,会见桑田变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