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玄亭下老杨雄,此日登高兴不穷。
渺渺帆樯孤鸟外,离离城郭淡烟中。
六朝人物嗟何在,二陆文章亦是空。
独有断碑传姓氏,剜苔漫读两三通。
草玄亭下老杨雄,此日登高兴不穷。
渺渺帆樯孤鸟外,离离城郭淡烟中。
六朝人物嗟何在,二陆文章亦是空。
独有断碑传姓氏,剜苔漫读两三通。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山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草玄亭下老杨雄,此日登高兴不穷”以典故开篇,借用了汉代学者杨雄的故事,暗示诗人在此地登高望远,心情愉悦,如同杨雄当年在草玄亭中读书一样,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渺渺帆樯孤鸟外,离离城郭淡烟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静谧的画面:远处的船只和飞翔的孤鸟映衬在无边的天际,近处的城市轮廓在淡淡的烟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
颈联“六朝人物嗟何在,二陆文章亦是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作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作品似乎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叹与怀念。
尾联“独有断碑传姓氏,剜苔漫读两三通”则将视角转向了眼前的自然景观——一块刻有姓名的断碑。尽管碑文模糊,但诗人仍然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丝历史的痕迹。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过往文化的深深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远书来稍稀,叔也经月病。
微官自拘束,归兴复未定。
谁能相劳苦,颇亦奉朝请。
安身子有道,可保在不竞。
宁闻郑子真,肯待当世聘。
张钱平生欢,未贵渠有命。
旧交馀此人,岂减昔日盛。
夏郎来几时,问学当转胜。
高风陨寒梧,相助笔锋劲。
同归定何日,不必有三径。
相从说平生,保此一室静。
南山吐云柳絮飞,北山之外烟草微。
南山北山日在眼,问公此去何时归。
石淙山水更奇绝,水怒决石山崩摧。
长空无声晓色静,忽听万壑悬惊雷。
珊瑚缺折玉破碎,月落倒卷从天回。
中流险绝不须道,笑侮滟滪怜离堆。
平生好事心突兀,时于图画见仿佛。
褰衣度水公莫畏,何须苦避蛟龙窟。
明朝更作嵩少游,五更绝顶看日出。
溪流浅无声,月色初到竹。
主人中夜归,客子睡已熟。
向来湖海兴,岁事方窘束。
云何蟋蟀歌,更自伤局促。
相寻觅旧约,见子故未足。
翛然解衣卧,高枕被数幅。
贤哉五年别,有此一室独。
我须日已白,子发良未秃。
尚怀平生欢,歌呼声彻屋。
何须豕腹胀,更伴狗尾续。
明朝寻故人,戏语公一读。
伯姑无恙时,令我与子友。
周旋以至今,各是遗种叟。
文字种声名,于身亦何有。
还书问两弟,是事君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