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寺疏钟夹岸闻,荒烟无数乱前村。
山衔落日云生彩,溪溜孤舟水不痕。
虫羽凄凄鸣绿暗,星晖隐隐照黄昏。
欲归重到层楼上,更为梅花一断魂。
两寺疏钟夹岸闻,荒烟无数乱前村。
山衔落日云生彩,溪溜孤舟水不痕。
虫羽凄凄鸣绿暗,星晖隐隐照黄昏。
欲归重到层楼上,更为梅花一断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清的傍晚景象。诗人楼钥在晚自游历,从滁亭转至烟雨楼,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疏疏钟声,回荡在两岸,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前村被袅袅荒烟笼罩,显得破败而迷蒙。
山峰接近日落,云霞斑斓,溪流中孤独的小舟悄然滑过,水面几乎不留痕迹。虫鸣声在昏暗的绿色林木间凄切响起,星光在黄昏时分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孤寂。诗人站在楼上,心生归意,想到梅花盛开的季节,不禁为之断肠,表达了淡淡的离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景写情,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楼钥的笔触清新,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宋词中常见的淡泊与哀婉之美。
桃叶衣冠初结社,问年三百风中马。
一春阴雨罕逢晴,瓣香萧寺徒悲咤。
冒生旧是文章裔,折简招邀置杯斝。
当时水绘盛宾客,闻风色动况亲炙。
千场歌舞见平生,一老东南支风雅。
只今辙迹久如扫,极目江河真日下。
品核裁量两无用,暮唶朝唏徒自诧。
纵论往事致惋慨,略遣词流供慰藉。
僧寮冒雨有何好,归路春泥役没輠。
固知犹是声气事,谁信能无童仆讶。
终当万事不挂眼,一醉千忧聊可写。
漠漠吹花满四邻,依依风柳摇台树。
皇天会有晴霁时,散策春林观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