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青蛙、有底不平鸣,真个为公私?
向污泥曳足,蹄涔接腋,缺甃持颐。
断续仪同歌吹,羹沸绿萍池。
钟鼓难成响,而况埙篪。
曾记江湖烟雨,被枕边欢噪,刺耳如锥。
拥轻衾孤坐,愁到晓鸡时。
道巴猿声声是泪,细看来、不似此声悲。
应知得,洒灰著令,千载无疑。
问青蛙、有底不平鸣,真个为公私?
向污泥曳足,蹄涔接腋,缺甃持颐。
断续仪同歌吹,羹沸绿萍池。
钟鼓难成响,而况埙篪。
曾记江湖烟雨,被枕边欢噪,刺耳如锥。
拥轻衾孤坐,愁到晓鸡时。
道巴猿声声是泪,细看来、不似此声悲。
应知得,洒灰著令,千载无疑。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八声甘州·咏蛙》是一首寓言诗,以青蛙鸣叫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社会批判和人生感慨。
诗中,诗人质问青蛙为何发出不平之鸣,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接着,他形象地描述了青蛙的生活环境——在污泥中挣扎,甚至形容其生活环境恶劣至蹄涔接腋、缺甃持颐。这些细节揭示了青蛙的苦难处境,也暗喻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青蛙的鸣叫被比喻为断续的歌吹,与钟鼓相比,显得微弱无力,更别提与和谐的音乐相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声音被压制的现象。诗人回忆起江湖风雨中的蛙鸣,曾经刺耳却又充满生机,而如今却只能在孤独中哀鸣,直至天明,表达了深深的忧郁和无奈。
最后,诗人将巴猿的哀鸣与青蛙的叫声进行对比,认为巴猿的悲泣更为深切,暗示了现实的悲哀可能更甚于自然界的凄凉。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公正理想的向往,认为只有公正才能让人心安,即使千年之后,这一信念也不会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青蛙为载体,寓言深刻,情感饱满,展现了刘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韶光荏苒暗中迁,开到榴花又一年。
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
检文悲览贤臣颂,搦管慵裁棣萼篇。
伟绩殊勋无可答,为营佳兆表新阡。
谁言壮士不病疟,汉大将军寒栗作。
又闻明德重君子,来病君子是为虐。
热欲倚冰山,冷思著火灼。
播弄一任其炎凉,来如潮汐时不错。
吾弟少年壮且强,何亦为彼所束缚?
自昔怖疟晋石虔,威敌陷阵真矍铄。
愈疟更有齐桓康,人画其形争惊愕。
君诗不让老杜强,试自诵之又奚若?
不然逃疟须善忘,纷纷投赠殊难略。
君不见,正气日胜邪气衰,中医自古称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