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风云际盛时,明良何事抗相辞。
无端尽学巢由去,千古纲常欲付谁。
龙虎风云际盛时,明良何事抗相辞。
无端尽学巢由去,千古纲常欲付谁。
这首诗以“题画四首(其一)”为题,作者是明代的张宁。诗中描绘了龙虎风云交汇的壮丽时刻,却感叹明君贤臣之间出现了不合,似乎在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首句“龙虎风云际盛时”,运用了龙和虎象征权力与力量,风云则代表变化莫测的局势,整体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时代背景。然而,接下来的“明良何事抗相辞”一句,笔锋一转,对这种和谐局面提出了疑问,似乎在询问为何在这样的盛世中,明君与贤臣之间会出现对立与辞官的现象。
后两句“无端尽学巢由去,千古纲常欲付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虑。巢由,即巢父和许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他们拒绝了帝王的封赏,选择隐居山林。诗人在这里将那些辞官归隐的官员比作巢由,表达了对这些人行为的不解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道德规范(纲常)可能因这些人的离去而无人继承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传承问题的关注。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段,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又具有一定的文学美感。
巨君窃汉玺,如取鸿毛轻。
孟德老且死,不见奸业成。
乃知朝无人,谁惮百公卿。
一夫能仗节,介然屹长城。
忠义国所托,安危与之并。
吾于文举见,坐折奸邪萌。
谁能搏猛虎,乃用尺箠婴。
义气横宇宙,不烦尺寸兵。
悲哉天所坏,一木难扶倾。
枭鸾不两立,夫子安得生。
中原竟分裂,三姓鼎足争。
当知千载后,高名独峥嵘。
使君定不凡,论友古豪英。
作堂追馀烈,岂祇求空名。
废卷屡叹息,孤忠谁发明。
玉石痛俱烬,鲸鲵脱诛烹。
嗟余志谬懦,怒发犹冲缨。
九原不可作,涕泪徒纵横。
先君捐馆年,六十畸三算。
我今四十三,始得幼子蜑。
馀龄继前躅,蜑也才及冠。
况复未可知,孝章积忧叹。
禄养岂不欲,兹事觉已缓。
但爱眉目秀,体质净如盥。
顾瞻既精神,怀抱亦气岸。
今者新剔发,莹若珠未贯。
见之令人清,面拥疲手腕。
辄然攫吾须,霜雪落几案。
岂惟不肯嗔,更付一笑粲。
骨肉今远矣,恃汝慰奔窜。
行当从诸兄,诵书喧里闬。
而我于经术,粗能分句断。
发蒙要师资,心孔为开钻。
许慎专偏傍,张华休史汉。
吾家业儒久,舍此无别段。
不应缘一噎,便欲废炊爨。
及亲三釜足,未用万户酂。
人生百年期,我今特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