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衣冠古,投诗寄问频。
我心曾匪石,尔貌可为人。
萝月长相忆,山云乍许亲。
最怜同伴者,一半是顽民。
见说衣冠古,投诗寄问频。
我心曾匪石,尔貌可为人。
萝月长相忆,山云乍许亲。
最怜同伴者,一半是顽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石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其独特风貌的赞赏。首句“见说衣冠古”,点出石人的年代久远,暗示其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投诗寄问频”则描绘了诗人频繁地以诗歌表达对石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石人的深情厚意。
“我心曾匪石”,运用典故,表明诗人的心志坚定如磐石,不为外界所动摇,同时也暗含着对石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尔貌可为人”,则是对石人形象的极高评价,认为其外在形态足以媲美人类,展现出石人的独特魅力。
“萝月长相忆,山云乍许亲”,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将石人比作月下的藤萝,云中的山峦,表达了诗人对石人的长久怀念与亲近之感。其中,“萝月”象征着诗人对石人的温柔回忆,“山云”则寓意着诗人与石人之间超越时空的亲密关系。
最后,“最怜同伴者,一半是顽民”,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石人的特殊情感,认为在众多的“同伴”中,石人是最值得珍惜的存在,甚至将其视为比“顽民”更为珍贵的朋友或知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石人的独特情感,也反映了其对世间事物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石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独特美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略眼毛山夹,枯涸不可留。
风帆劈箭去,辽少吹一沤。
长年面死灰,死争如赴仇。
一饭六十里,幸泊散花洲。
呼妇具盥栉,命酒浣惊忧。
我无资身策,老计餬口谋。
勿云朝不坐,叱驭复何求。
奔车非伯夷,覆舟无孔丘。
薄德既谢此,身世付浮休。
亦念三径具,归从沮溺游。
笑说今日快,击辕为渠讴。
别留初熟酒,饮处酹阳侯。
西风蜚江浪,江畔那容立。
霰花溅千尺,望望客衣湿。
小舟舣两三,人已鹅雁集。
侧睨波汹汹,俯怜身岌岌。
乘凌玩掀舞,生死付呼吸。
前登为回首,舟重巾{角戢}{角戢}。
支径不通车,车去如见絷。
念此役夫苦,体我官事急。
傍顾中夜还,得无僵仆泣。
畀汝就甘寝,白饭亦周给。
徇人多意外,自信宁不及。
利物身每轻,睡觉况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