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临江可契心,兴来时得一登临。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高阁临江可契心,兴来时得一登临。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阁临江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契合。首句“高阁临江可契心”直接点明地点与心境,暗示了诗人在此处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接着,“兴来时得一登临”表达了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兴致所至便欣赏美景。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通过描绘山峦云雾缭绕、水边树木丛生、菖蒲生长繁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深远与生机。日复一日,这些景致的变化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生动画面,乌鸦归巢、蝉鸣应和着秋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以个人的感受作结,诗人倚栏远眺,群峰尽收眼底,仿佛面对的是唐代文人李瀚林般的风雅之气,寓言自己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和文化上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向往。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