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九华楼》
《登九华楼》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高阁临江可契心,兴来时得一登临。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jiǔhuálóu
sòng / gāozhù

gāolínjiāngxīnxīngláishídēnglín

shānyúnshùzhòngzhòngshuǐtīngshēn

bèiyánggòngwǎnchányíngliángchuīshìqiūyín

lánjìnjiànzhūfēngchūduìfēngliúhànlín

翻译
高楼面对着江水,让人心境契合,兴致来时就去登高望远。
山峦云雾与水边树木层层相接,野外的水面和水边的菖蒲日渐加深。
乌鸦背对着夕阳准备傍晚的觅食,蝉儿迎着清凉的微风尝试着秋天的吟唱。
倚靠栏杆,可以尽览群峰,仿佛面对着文采风流的李翰林诗篇。
注释
高阁:高楼。
临江:面对江水。
契心:心境契合。
登临:登高望远。
山云:山峦上的云雾。
浦树:水边的树木。
重重合:层层相接。
野水汀蒲:野外的水面和菖蒲。
鸦背夕阳:乌鸦背对夕阳。
晚哺:傍晚的觅食。
蝉迎凉吹:蝉儿迎风。
秋吟:秋天的吟唱。
倚阑:倚靠栏杆。
诸峰:群峰。
风流李翰林:文采风流的李翰林(指唐代诗人李商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阁临江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契合。首句“高阁临江可契心”直接点明地点与心境,暗示了诗人在此处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接着,“兴来时得一登临”表达了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兴致所至便欣赏美景。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通过描绘山峦云雾缭绕、水边树木丛生、菖蒲生长繁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深远与生机。日复一日,这些景致的变化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生动画面,乌鸦归巢、蝉鸣应和着秋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以个人的感受作结,诗人倚栏远眺,群峰尽收眼底,仿佛面对的是唐代文人李瀚林般的风雅之气,寓言自己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和文化上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向往。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除夕作家书

红烛清樽度岁时,人家圃集夜迟迟。

那堪旅馆寒灯下,独写家书话别离。

(0)

清江邹孝子刲股行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

(0)

游慈恩寺登雁塔次顾亚蘧韵二首·其二

似掌秦川辨广轮,淩风郁抱一为伸。

西驰欲逐虞渊日,东去真扬沧海尘。

题碣茫茫千佛梦,看花草草再来身。

瑶池咫尺停鸾驭,好护郊原万树春。

(0)

木渎

入山不厌深,近山居亦好。

灵岩与穹窿,庭闼贮瑰宝。

苍苍乔木色,石塘净如扫。

几辈林下公,菟裘愿终老。

市集橛头船,家藏箭子稻。

方笑商颜中,沈冥啖芝草。

(0)

出都题壁五首·其四

建白无良策,苍黄等弈棋。

连营九节度,卜战七稽疑。

人事犹难尽,天心孰可知。

中原诸将帅,忆否受恩时?

(0)

留别吴谔生表兄二首·其一

江天风急雁行分,一曲骊歌不忍闻。

已是天涯同作客,哪堪今夕又离群。

帆开吴楚江头月,泪洒潇湘水上云。

惆怅临岐珍重语,日初斜处酒初醺。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