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一去山留姓,苍苍海门关锁。
万古风涛,六朝烟树,输与松寮僧卧。寒钟翠裹。
怕下有蛟宫,洞雷惊破。
月落潮平,瓜州三两照星火。
秋清无梦半夜,一行京口雁,天外吹过。
故国青山,神州黑子,望断夷吾江左。苏髯误我。
便弥勒留龛,古今谁坐。绝代仙鬟,镜奁装画舸。
高人一去山留姓,苍苍海门关锁。
万古风涛,六朝烟树,输与松寮僧卧。寒钟翠裹。
怕下有蛟宫,洞雷惊破。
月落潮平,瓜州三两照星火。
秋清无梦半夜,一行京口雁,天外吹过。
故国青山,神州黑子,望断夷吾江左。苏髯误我。
便弥勒留龛,古今谁坐。绝代仙鬟,镜奁装画舸。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赵熙所作,题为《如此江山(其一)焦山图》,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以焦山为背景,融入了历史与神话元素。首句“高人一去山留姓”,暗示了山中隐士的踪迹,而“苍苍海门关锁”则描绘了海门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感。
接下来,“万古风涛,六朝烟树,输与松寮僧卧”描绘了历经岁月的风浪和六朝古迹,都比不上松寮中的僧人静谧的生活。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寒钟翠裹”至“月落潮平”几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神秘,担心蛟宫洞雷会打破这份宁静。瓜洲的几点灯火,增添了夜晚的诗意,也象征着人间烟火。
“秋清无梦半夜”至“吹过”部分,诗人被秋夜的清凉和南飞的大雁触动,引发了对故乡和历史的怀念,将思绪投向了“夷吾江左”的故国和“神州黑子”。
最后,“苏髯误我”表达了对友人的歉意,而“弥勒留龛,古今谁坐”则寓言般地提出,即使有如弥勒佛般的智慧,又有谁能真正坐拥这江山与历史?结尾“绝代仙鬟,镜奁装画舸”以仙女入画的想象,收束全诗,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赵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焦山图的景致与历史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他对江山美景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的哲思。
青青伊涧松,移植在莲宫。
藓色前朝雨,秋声半夜风。
长闲应未得,暂赏亦难同。
不及禅栖者,相看老此中。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
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
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
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
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