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荡罗裾,冶游步前池。
柳条亦多情,袅娜学腰肢。
东风荡罗裾,冶游步前池。
柳条亦多情,袅娜学腰肢。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女子轻盈漫步于池畔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首句“东风荡罗裾”,以“东风”开篇,不仅点明了季节——春天,也暗示了风的轻柔与温暖,仿佛是大自然的温柔之手,轻轻拂过女子的罗裙,带起了一阵轻盈的舞动。这里的“荡”字,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拂与女子衣裙的飘逸,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冶游步前池”,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池边游玩的情景。一个“步”字,既写出了女子行走的姿态,又暗示了她悠闲自在的心情。前池,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了水边的静谧与美好,为女子的活动提供了宁静而美好的环境。
“柳条亦多情,袅娜学腰肢。”这两句将自然界的柳条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柳条随风轻摆,宛如女子细腰般婀娜多姿的情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日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与美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典型的描绘春日景象的佳作。
世乱赘腐儒,斯文极天㭬。
厄年逢在巳,硕果仍见夺。
京曹昔共居,沧海氛巳恶。
果然大轴翻,含生化毛角。
决去我何成,强留翁岂乐。
旧京再相见,温伟惊索寞。
逃禅郁苦悲,精气遂销铄。
区区整齐志,片纸重山岳。
向来桐城宗,所尚义理学。
乾隆四库开,纪戴侈通博。
抑扬汉宋间,持世失扃钥。
惜抱示异同,百鸷见一鹗。
湘乡用绪馀,乾坤再清廓。
饮鸩虽群甘,救死岂无药。
惟翁渫不食,辛勤守衣钵。
验方信昭昭,后起谁寄托。
任重吾道远,才老天心奇。
沉吟鬓未霜,忽巳七十时。
主忧臣分辱,锡嘏惟逊辞。
愧彼惜涓埃,妄徼非分施。
竭来慰朋旧,婉娈花前卮。
云天需宴乐,贞吉符爻词。
严整性所耽,鸡鸣日孳孳。
属作夜起图,此意谁能知。
精金淬百鍊,事会无穷期。
夜衣不遑寝,逆旅真吾师。
周易著通变,老氏慎明愚。
大哉文武道,张弛在我弧。
山川有崩决,寒暑有愆踰。
物变极繁芜,造化难为枢。
任觉伊何人,终始烦驰驱。
早取新法新,晚同迂叟迂。
毁既有不辞,誉亦有不虞。
九原如可作,精爽徒悲吁。
秋风吹庭树,入夜转清凉。
芸窗百城拥,坐见新月光。
博涉久忘年,嗒然慕羲皇。
太古本无书,所用罔不臧。
结绳臻上治,于道庸何伤。
一画泄灵秘,如决堤去防。
忧患始识字,况逐名利场。
杂以百家言,矻矻堕渺茫。
圣贤杳难继,俗学徒纷张。
吾叔善读书,岂曰傲缥缃。
矢志期人道,前哲追芳芳。
雅尚学众异,我其共相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