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承文景,雄才奋武皇。
右文兴学校,威远服氐羌。
可惜居明盛,无能戒怠荒。
仙踪虚海上,战骨暴沙场。
佞喜江充用,忠难汲黯匡。
穷奢财用匮,虽悔亦何偿。
富庶承文景,雄才奋武皇。
右文兴学校,威远服氐羌。
可惜居明盛,无能戒怠荒。
仙踪虚海上,战骨暴沙场。
佞喜江充用,忠难汲黯匡。
穷奢财用匮,虽悔亦何偿。
这首诗是清朝皇帝载湉对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的评价和反思。他首先赞扬了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后的繁荣基础上,展现出的雄才大略,通过推崇文教、设立学校,以及对边疆的控制,如服膺氐羌,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然而,诗人惋惜的是,尽管处在盛世,汉武帝未能警惕懈怠与奢侈,导致了后期的财政空虚和战争的残酷,如士兵的尸骨暴露战场。
诗中批评了汉武帝过度信任佞臣,如江充,而贤良如汲黯的忠言却难以被采纳。最后,诗人指出,即使汉武帝意识到奢侈的后果,也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财物耗尽。整首诗寓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明智统治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