箯舆杭野渡,竹径绕平畴。
红蓼前宵涨,黄花几日秋。
谈锋蜚屑玉,岩窦答鸣球。
山水饶心赏,能忘恤纬忧。
箯舆杭野渡,竹径绕平畴。
红蓼前宵涨,黄花几日秋。
谈锋蜚屑玉,岩窦答鸣球。
山水饶心赏,能忘恤纬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竹制小车(箯舆)在杭州郊外渡过野渡口,竹林小径蜿蜒穿过平坦的田野。前一天晚上,红色的蓼草随水上涨,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诗人与朋友们交谈,言辞犀利如玉屑飞溅,山泉的回声仿佛回应着他们的谈话。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流连忘返,让人心情愉悦,暂时忘却了忧虑国家大事(恤纬忧,指忧虑国家政务)。整体上,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呼龙种灵苗,和露饮琼屑。
却笑汉武皇,求仙太痴绝。
王母宴瑶池,桃实露红颊。
方朔真小儿,咀齧已三窃。
岂识拳夫人,清香散馀魄。
修短等百年,梦觉南柯穴。
跨锦鞯,佩龙泉。豹韬鸣镝悬,玉玦钩重弦。
手提髑髅血涟涟,走报捷音丹陛前。
见杀贼酋长,天颜喜回春?盎。
金币出内帑,三级崇资并加赏。
亟还抚辑,要解民烦冤,毋徒诛夷,有乖优恤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