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
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
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
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
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
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
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
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自然风光。开篇"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通过对比图书如同道家的山峦来形容图书之丰富,而池塘则清澈见底,没有繁复的装饰。这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描摹了景物,也映射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高洁。
接着"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将万壑的春色蕴含在三石之中,而五湖的秋意则融入两芦之间。这两句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和美丽。
下文"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诗人借用冰冷的泉水与温暖的鸟儿来烘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泉水如同串联着珍珠一般奔涌,而鸟儿的羽毛则在花间飘落,形成了一个个花团。这两句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活力与美丽。
最后"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诗人似乎在追问,与那位仙君一同享受这份清幽之景的,又是何人。这里的“玉皇”可能指的是天上的神灵或仙境,而“香案吏”则是在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光风霁月在阑干",则描绘了一种透明澄清、光线与月色交织的和谐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诗中不断地运用"清"字,如"池槛清虚"、"冰泉喷激"等,强调了一种精神上的洁净与高远。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十分丰富,从图书到山峦,从池塘到万壑,再到冰泉与绣羽,每一处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