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树峰头日色冥,杖藜徐步过岩扃。
道腴已味中边蜜,心定能驯大小青。
阴合竹窗云散漫,声来草阁雨淋泠。
也知丘壑因人胜,未必山川自有灵。
梓树峰头日色冥,杖藜徐步过岩扃。
道腴已味中边蜜,心定能驯大小青。
阴合竹窗云散漫,声来草阁雨淋泠。
也知丘壑因人胜,未必山川自有灵。
这首明代袁华的诗《寄印月潭讲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首句“梓树峰头日色冥”以傍晚时分梓树峰头的昏暗色调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手持藜杖,缓缓走过岩径,表现出其从容不迫的心态。
“道腴已味中边蜜,心定能驯大小青”两句,通过比喻修道者的内心体验,暗示了诗人对道义的深入理解和内心的平和,即使是面对修行中的困难,也能驾驭自如。
接下来,“阴合竹窗云散漫,声来草阁雨淋泠”描绘了竹林间云雾缭绕,雨声滴落在草阁上的画面,动静结合,给人以空灵之感。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也知丘壑因人胜,未必山川自有灵”,诗人认为山川之美并非天然就有,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赋予了它们灵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哲理于山水之中,体现了明代士人追求内心宁静和道义修养的风范。
君昔哦松古华亭,我方挟书游县城。
流风善政尚能忆,未省至孝通神明。
郎君京华报君讣,握手道边双涕横。
潜光隐德有如此,如君岂独堪为丞。
乾坤茫茫日月速,斯人已复从先茔。
茔前郁郁万松树,总是君手栽培成。
乡人重君不忍斥,指点苍翠歌仪刑。
秋霜春雨几悲怆,大篇长句何铿鍧。
松兮节操本自贞,何幸遇君增令名。
田家紫荆尚千岁,何况美与参骞并。
我歌孝松君敬听,古来万化由家庭。
行将东海甘棠树,并入朱弦流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