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乾。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乾。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生活的诗歌,通过对士兵艰苦生活的刻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运用了“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的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战马长时间奔波于疆场的景象,透露出士兵长期征战不得休息的情形。
接着,“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乾”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艰苦,以及军马在恶劣环境下的挣扎。这里的“绝漠暗”形容的是遥远而又幽深的戍楼,而“马饮浊河乾”则是指战马不得不饮用混浊河水直至河流干涸的情景。
诗中的“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表达了战争中士兵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以及他们的贡献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这里,“破虏”指的是击败敌人,而“功未录”则说明这些胜利没有被记录在案,士兵们的辛勤劳作没有得到赏识。
最后两句“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则是对战乱时期危险和不测之情形的描绘。诗人通过“肘腋”这一常用隐喻警示着要注意身边潜在的威胁,而“飞祸出无端”则表达了灾难可能突然降临,给人的生活带来无法预料的打击。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战争现实的描绘和士兵苦难的刻画,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士兵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