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朝夕望,玉座掩流尘。
园馆沦长夜,恩情无复春。
铅华是日落,眉黛逐愁新。
惟见西陵月,殊非欢宴辰。
铜台朝夕望,玉座掩流尘。
园馆沦长夜,恩情无复春。
铅华是日落,眉黛逐愁新。
惟见西陵月,殊非欢宴辰。
这首诗描绘了铜雀台的衰败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深深的哀愁。诗人以“铜台朝夕望,玉座掩流尘”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往昔繁华、今已荒凉的场景中。铜台,即铜雀台,曾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行宫,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权力。然而,“玉座掩流尘”,昔日的辉煌已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暗示着权力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
接着,“园馆沦长夜,恩情无复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衰败的氛围。园馆沉寂在漫长的夜晚之中,昔日的恩爱情感也随春光消逝,不再复现。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园馆、春光赋予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铅华是日落,眉黛逐愁新”两句,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铅华,指女子化妆用的粉底,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日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是时间流逝的标志。而“眉黛逐愁新”,则表现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心情从愁苦中生出新的忧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哀。
最后,“惟见西陵月,殊非欢宴辰”收束全诗,以景结情。西陵月,指的是西边山陵上的月亮,此处借指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诗人通过描写月色,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当前孤独寂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铜雀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情感色彩。
颜子当我时,怡然顺化理。
贾生在我时,悲天哭不已。
颜子固宜笑,哭者亦自喜。
而我于此时,饮食孩稚耳。
假为失呼吸,千载宁有己。
而我亦不病,不病尔将俚。
勖哉劳肾肝,弗怖落其齿。
天寿众人命,尔当屈一指。
两岁课一熟,双日行百里。
天下忧伤人,尔福亦已侈。
尔无一行足,感悽又何以。
戒哉令誉乘驩来,誉来汲汲思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