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诗》
《七夕诗》全文
南北朝 / 萧纲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

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軿。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

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与神秘。首先,“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秋季的夜晚,长河中的星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夜色的深沉而移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軿”两句,运用了瑰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将七夕之夜的景象描绘得如梦似幻。紫色的烟雾仿佛是凤凰的羽毛在空中飘扬,红色的光芒则伴随着华丽的车驾(軿)缓缓前行,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不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也蕴含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祝福。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两句,通过类比的手法,将七夕之夜的景象与历史上的奇闻异事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洛阳和成都,这两个古代文化名城,似乎在这一刻与剑气、客星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联系,暗示着七夕之夜不仅仅是人间的欢聚,更是天地间某种特殊能量的交汇。

最后,“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一句,巧妙地将七夕节与天体运动相联系,以“天梭”比喻银河,暗示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这对传说中恋人的深情祝愿,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多种元素,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萧纲

萧纲
朝代:南北朝   字:世缵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生辰:503―551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你喜欢

李于鳞损饷诸物侑以新诗走笔为谢·其一石耳

西山石耳堪砺齿,挟露过云味更新。

莫怪殷勤相寄赠,只今谁是采芝人。

(0)

汪中丞戚都督道服访余小祇园即事·其三

藏经阁前风雨横,猎猎梅花飞早春。

却似脩罗初破日,满天惊散玉龙鳞。

(0)

鸟声·其二

林间姑恶无他语,只解将悲恼客眠。

他生未断无明尽,子午山头作杜鹃。

(0)

省坐无赖阅杂册花草禽鸟凡十六色各成一绝漫题其后·其八山鸡

莫怪殷勤学凤皇,祇因毛羽有文章。

驺虞已自新颁朔,平虑于今复拜郎。

(0)

省坐无赖阅杂册花草禽鸟凡十六色各成一绝漫题其后·其二金钱花

日落千缗散漫垂,华清初浴太真儿。

请看师相城西邸,应是河阳满县时。

(0)

苦热·其一

今年毒热不可过,中夜狂走无时閒。

即防蒸波徙汉浦,未有寒焰烧燕山。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