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
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
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
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
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
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
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哀愁与感慨。诗的前两句“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设定了季节和心境,山峦依旧、河水碧绿的深秋景色,与时光飞逝、头发斑白的个人遭遇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一声孤雁人千里”则通过远处传来的孤独鸿鹄之声,渲染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情怀,而“三点寒更月半楼”则是夜深人静、寒意浓重的景象,月亮已过中天,但诗人的心更是冷清孤寂。
接着,“宦海浮生成底事”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仕途世事的无奈与困顿,而“骚人彻骨是长愁”则表明了这种感慨已经深入骨髓,不仅是表面的烦恼。
最后两句,“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进一步加重了诗中的哀愁氛围。诗人在这凄清的秋夜中,听着那一曲悲凉的商歌,不禁潸然泪下,甚至连头发都随之摇落。这不仅是对音乐的感怀,更是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无声叹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秋夜抒情之作。
至人存其身,一龙复一蛇。
里俗贱衰老,噏訾殊周遮。
冉冉过隙驹,岁月能几何。
高烛照深杯,杯行且莫哗。
床头有精怪,咄咄老铁挝。
把舞守此岁,老态何欹斜。
岁去已超忽,岁来空嗟跎。
衰老勿复道,少壮休矜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