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偏宜睡,呼童早闭门。
孤灯侵夜短,薄絮向春温。
雨翳钟声杳,风惊犬吠喧。
谁怜汉司马,今已老文园。
病骨偏宜睡,呼童早闭门。
孤灯侵夜短,薄絮向春温。
雨翳钟声杳,风惊犬吠喧。
谁怜汉司马,今已老文园。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春夜》描绘了主人公在病中度过的夜晚景象。首句“病骨偏宜睡”表达了诗人体弱多病,然而疾病反而使他更加嗜睡。次句“呼童早闭门”则显示出他的孤独和对安静环境的渴望。
“孤灯侵夜短”写出了室内只有孤零零的一盏灯陪伴着诗人,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而“薄絮向春温”则暗示春天的到来,虽然天气转暖,但病人的身体仍需保暖,棉絮的轻薄也反映出其生活的简朴。
“雨翳钟声杳”通过雨声模糊了远处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最后一句“风惊犬吠喧”以风声和狗吠声的突然打破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最后两句“谁怜汉司马,今已老文园”借用汉代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诗人自比为年迈的文人司马相如,流露出一种被遗忘和无奈的感慨。整首诗以病弱之身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春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清晓高堂,春晚处、旧红新绿。
耸曩昔、蟠桃初种,更并潭菊。
强健老人松下鹤,森荣孙子霜中竹。
看共持、寿斝祝期颐,倾醽醁。烘晴昼,炉烟馥。
连永夜,笙歌簇。喜一时欢意,何人兼足。
早愿诸甥成宅相,便从明岁开汤沐。
向年年、今日度新腔,调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