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昌万山间,宝峰秀惟独。
使台俯山下,气象互盘覆。
郁勃尚南走,回环已西属。
古城削千仞,危栈转几曲。
锦绣纷上领,琅玕翠摇腹。
亭榭何参差,远览意尚局。
绝顶跻石峰,超然脱羁束。
城市裁唾落,二江可手掬。
重开固天险,大道不停毂。
古意剧满眼,人事伤转足。
主人始经搆,高蹈非绝俗。
幽怀卷云雾,长笑动岩谷。
鸟雀争脱林,冥冥有鸿鹄。
寸步异出处,虚心见荣辱。
屈将经济才,分继骚雅躅。
语默固可传,谁为宝峰录。
益昌万山间,宝峰秀惟独。
使台俯山下,气象互盘覆。
郁勃尚南走,回环已西属。
古城削千仞,危栈转几曲。
锦绣纷上领,琅玕翠摇腹。
亭榭何参差,远览意尚局。
绝顶跻石峰,超然脱羁束。
城市裁唾落,二江可手掬。
重开固天险,大道不停毂。
古意剧满眼,人事伤转足。
主人始经搆,高蹈非绝俗。
幽怀卷云雾,长笑动岩谷。
鸟雀争脱林,冥冥有鸿鹄。
寸步异出处,虚心见荣辱。
屈将经济才,分继骚雅躅。
语默固可传,谁为宝峰录。
这首诗描绘了宝峰亭所在的壮丽山景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冯山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益昌万山间,宝峰秀惟独”点明了宝峰亭所在的位置,群山环绕之中,宝峰亭独树一帜,以其秀丽的景色脱颖而出。接下来,“使台俯山下,气象互盘覆”描述了从高处俯瞰山下的景象,气象万千,相互覆盖,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神秘。
“郁勃尚南走,回环已西属”描绘了山势的蜿蜒曲折,向南延伸,又向西环绕,充满了动态美。“古城削千仞,危栈转几曲”则通过古老的城墙和险峻的栈道,进一步强调了山地的险峻与独特。
“锦绣纷上领,琅玕翠摇腹”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上的植被比作锦绣与翠绿的珠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丰富与生机。“亭榭何参差,远览意尚局”则展示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及站在高处远眺时的开阔视野。
“绝顶跻石峰,超然脱羁束”表达了攀登至山顶的自由与超脱感,仿佛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城市裁唾落,二江可手掬”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从山顶俯瞰城市的景象,以及能够伸手触及两条江流的壮观。
“重开固天险,大道不停毂”体现了对自然险峻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道路的畅通无阻。“古意剧满眼,人事伤转足”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最后,“主人始经搆,高蹈非绝俗”赞扬了宝峰亭主人的高雅情操和不凡志趣。“幽怀卷云雾,长笑动岩谷”描绘了主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以及笑声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鸟雀争脱林,冥冥有鸿鹄”通过鸟雀与鸿鹄的对比,象征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境界。“寸步异出处,虚心见荣辱”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以及保持谦逊心态的重要性。“屈将经济才,分继骚雅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语默固可传,谁为宝峰录”则提出了对宝峰亭及其背后故事传承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宝峰亭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冯山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墨痕谁识当年稿,曾经劫灰三度。
荡桨呼鸥,携筇策蹇,惯向斜阳来去。无言自语。
引微妙天机,欲吞还吐。
如此湖山,有人悄立断桥路。摊笺只应闭户。
诗成高唱罢,水袂飘举。
酒绿浇愁,灯红煮梦,好住烟波深处。奚囊满贮。
便清响时闻,一瓢风雨。老屋低檐,个中吟独苦。
欲语心先碎。卅年来、欢娱苦短,年华催逝。
只数吴皋同赁庑,少称兰闺清事。
又一刹、蓬飘海澨。
自尔钗钿看尽彻,问何曾、一日舒眉翠。
愁与病,相料理。城南老屋青镫里。
恁几回、忍饥待我,夜寒无寐。
凄绝平生先死愿,总算而今信矣。
甚为我、前驱蝼蚁。
铁轨城阴遥映带,更白杨、荒冢悲风起。
报君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