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
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
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
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
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
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东坡之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又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以动态的画面开篇,船停泊在夕阳西下的岸边,诗人手持拐杖,缓缓走过东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两句,通过“暗井”与“荒祠”的景象,隐喻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蛙声与鸟鸣则增添了自然的生命力,形成鲜明对比。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描绘了一幅仙人乘鹤远行,孩童在田间劳作并歌唱的场景,既展现了人间的烟火气,也寄托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最后,“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文化与精神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银床风起雪梦酣,鹧鸪日暮啼江南。
江南秋意满林坞,天仙握佩云毵毵。
绶溪孙子壶南住,平生剩有潇湘趣。
翠袖年来别恨多,且拾琴书赋归去。
故园到日秋色阑,相看喜有青琅玕。
珊瑚石畔坐凉月,自把瑶笙招紫鸾。
泠泠高兴不可极,人在瀛洲正相忆。
清风三径莫教荒,会卜他年来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