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阁巍巍百尺高,也知兴建自金朝。
牙签插架书仍在,芸草满厨香不消。
圣学万年昭日月,奎光终夜烛云霄。
凭阑自觉襟怀壮,邹鲁山川入望遥。
杰阁巍巍百尺高,也知兴建自金朝。
牙签插架书仍在,芸草满厨香不消。
圣学万年昭日月,奎光终夜烛云霄。
凭阑自觉襟怀壮,邹鲁山川入望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临阙里奎文阁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杰阁巍巍百尺高”,以“杰阁”形容奎文阁的雄伟壮观,用“百尺高”强调其高度,展现出建筑的气势磅礴。接着,“也知兴建自金朝”一句,点明奎文阁的历史悠久,追溯到金朝时期建造。
“牙签插架书仍在,芸草满厨香不消”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奎文阁内丰富的藏书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书架上排列着整齐的书籍,如同锋利的牙齿般有序;而书厨中长满了芸草,散发出的香气经久不散,营造出一种书香与自然气息交融的宁静环境。
“圣学万年昭日月,奎光终夜烛云霄”则表达了对奎文阁所承载的学问和智慧的敬仰之情。圣学的光辉如同日月一般永恒照耀,而奎文阁的光芒则能在夜晚照亮天际,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最后,“凭阑自觉襟怀壮,邹鲁山川入望遥”两句,写出了作者站在阁楼上远眺时的感慨。倚靠栏杆,心胸为之开阔,眼前的邹鲁大地和连绵的山川尽收眼底,引发了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迹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知识、学问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心比犀灵,身同鹤瘦,鬓丝青似茶烟。
炉鼎何功,从来贵寿由天。
海东漫致长生药,话辽阳、老泪潸然。
把方书、杞犬参人,都付唐捐。
平生不解调婴姹,纵河鱼自煮,也驻华年。
秋月春风,伴人浅醉闲眠。
秦皇汉武皆痴绝,祇鸳鸯、不羡神仙。
奈花前,少个杨枝,调护香山。
暗草栖萤,香巢絮燕,嫩凉初润琴弦。
消尽年光,费伊几缕垆烟。
一春不听西堂雨,问今宵、梦到谁边。
最凄然、水上青荷,枝上红鹃。
美人可是青天月,祇一重帘押,隔断婵娟。
何况新来,万重又隔蓬山。
回文玉簟凉如水,剩残釭、冷照无眠。
有谁怜、玉漏沈沈,自写银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