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游仙睡觉迟,罗浮山下赴深期。
一声吹彻霜天角,正是参横斗转时。
何处游仙睡觉迟,罗浮山下赴深期。
一声吹彻霜天角,正是参横斗转时。
这首《梦梅》由元代诗人冯子振所作,描绘了一幅梦境般的仙境景象,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
首句“何处游仙睡觉迟”,以问句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寻觅仙境的氛围,仿佛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寻找那沉睡中的仙人。接着,“罗浮山下赴深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体的地点——罗浮山,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赴深期”这一动词,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渴望,也暗示了这次旅程的神秘与深邃。
“一声吹彻霜天角”描绘了仙境中的一幕,似乎有一声悠长的笛声或仙乐穿透了霜冻的天空,直达天际。这声音不仅清脆悦耳,还具有穿透力,跨越了寒冷的天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这里的“霜天角”既指自然环境的严寒,也象征着仙境的高远与清冷。
最后一句“正是参横斗转时”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在古代,人们常用星象来判断时间,当北斗七星中的“参”星(即天权星)横于天空时,通常意味着夜已深沉。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仙境的体验相结合,暗示了在这神秘的夜晚,仙境中的活动达到了高潮,或是诗人内心情感达到了某种极致的体验。
整体而言,《梦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冯子振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