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倚青峰面枕溪,濡毫新向壁间题。
善根不挠金莲合,净界无尘水月齐。
会启苾刍真乐境,花开檐卜远香畦。
因思祖塔尝游处,更在龙蟠虎踞西。
背倚青峰面枕溪,濡毫新向壁间题。
善根不挠金莲合,净界无尘水月齐。
会启苾刍真乐境,花开檐卜远香畦。
因思祖塔尝游处,更在龙蟠虎踞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超脱。开篇"背倚青峰面枕溪,濡毫新向壁间题",诗人背靠青山,面对清澈的溪水,将笔蘸湿后书写于壁上,这种境界既显得诗人的闲适自如,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接着"善根不挠金莲合,净界无尘水月齐"中,“善根”指的是清凉寺的佛教修持之地,“金莲”则是莲花的别称,常用来比喻佛教中的智慧和纯洁。这里表达了寺院内外的清净与和谐,莲花不被世俗之物所污染,水月清澈无尘,体现出一片超凡脱俗的境界。
"会启苾刍真乐境,花开檐卜远香畦"中的“会启”可能指的是寺院中举行的一种佛教仪式,“苾刍”是僧侣的别称。这句诗描绘了在一种喜悦的心境中,和僧侣们一起体验到真实的快乐,同时寺院中的花朵开放,香气远散,这不仅是对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也反映出心灵的清净和满足。
最后"因思祖塔尝游处,更在龙蟠虎踞西"表达了诗人对于寺院内祖师遗迹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更远处风景的向往。"龙蟠虎踞"形容山势雄伟,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或者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修持之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我昔官居白玉堂,五更振佩朝明光。
君之先人司喉舌,献纳从容在帝旁。
每见殿东供奉退,凤仪秀拔重班行。
自我不见今十载,伤心耆旧半存亡。
君才不忝名家胄,法冠豸服何辉煌。
弭节留都刚会面,又闻奏最上江艎。
闪闪旌旂辉白日,明明画戟飞秋霜。
行处想应无豺虎,山妖水怪尽逃藏。
比闻处处鬻男女,江南江北多旱蝗。
官府诛求何日已,闾阎百孔兼千疮。
我曹肉食惭无补,言之感激热中肠。
君侯忠孝夙自许,触目民隐心悲伤。
此去应前宣室席,愿无缄默负吾皇。
临分不尽叮咛语,意逐东流江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