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掾庭前菊,言栽自客卿。
晚黄魁众妙,尺素少双成。
径绝高人过,门惟野雀迎。
无烦相问讯,溷俗久逃名。
李掾庭前菊,言栽自客卿。
晚黄魁众妙,尺素少双成。
径绝高人过,门惟野雀迎。
无烦相问讯,溷俗久逃名。
这首诗描绘了李掾家庭前的菊花,诗人彭孙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的独特魅力与主人的雅致情趣。
首句“李掾庭前菊”,点明了地点与主题,菊花生长在李掾的庭院中,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接着,“言栽自客卿”暗示这菊花并非寻常之物,而是由尊贵的客人所种植,增添了菊花的珍贵与不凡。
“晚黄魁众妙,尺素少双成”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以“晚黄”形容菊花的颜色,既突出了其成熟之美,也暗示了菊花在秋日的晚景中绽放的独特韵味。“魁众妙”则赞扬了菊花在众多花卉中的卓越地位。“尺素少双成”可能是指菊花的稀有与独特,或是对菊花与主人情感的深厚寓意。
“径绝高人过,门惟野雀迎”描绘了菊花旁无人迹,只有野雀前来探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脱俗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菊花与主人高洁品格的契合。
最后,“无烦相问讯,溷俗久逃名”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及主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逃避,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黄楼灰烬馀,基峙东门外。
雄碑刻石赋,烈火烧不坏。
美哉词翰人,光焰好文彩。
世间两奇绝,呵护有神在。
风流尚可想,山川见英迈。
清河通渺茫,黄河急流会。
堤防太守功,一力去民害。
重城不沮洳,至今感遗爱。
我来立斜阳,一读一再拜。
企慕贤弟兄,清光照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