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续古诗十首·其四》
《续古诗十首·其四》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0)
翻译
雨水和露珠滋养着纤细的小草,使得山中的幼苗生长得高入云端。
猛烈的风雪压断了坚硬的树木,溪谷中的松树被摧残成为柴火。
风为何要如此摧残,雨又为何要助长那纤弱的一方?
百丈深的涧底,生命枯萎,而山上却春意盎然,寸寸茎叶生机勃勃。
可叹那些坚贞不屈的人,面对此景不禁泪满衣巾。
注释
雨露:雨水和露珠,滋润植物。
纤草:细小的草。
山苗:山上的幼苗。
风雪:狂风大雪,象征艰难困苦。
劲木:强壮的树木。
涧松:溪谷中的松树。
薪:柴火。
此何意:这是什么意思。
彼何因:那是为什么。
百丈涧底死:形容生命的衰败或死亡。
寸茎山上春: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有生机。
可怜:令人怜悯。
苦节士:坚贞不屈的人。
涕盈巾:眼泪充满了手帕,形容悲伤至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毁灭、春天与冬日的深刻感悟。首先,“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两句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情景,草木在细雨滋润中茁壮成长,直达云端,给人以生命力强大的印象。而接下来的“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另一面:严酷的风雪使得树木断裂,连坚固的松树也不例外,被折磨成燃烧的柴火。这两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既有生命的蓬勃发展,也有毁灭的无情摧残。

诗人通过“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这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思考。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背后是否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生命与毁灭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最后,“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两句进一步强化了生与死、毁灭与再生的对比。即便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死亡和新生并存,给人以深刻的生命体验。而“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严酷环境下仍坚守节操、不屈不挠之人的同情与尊敬。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境遇的同理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的生活感悟与智慧。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折桂

琼树山之幽,耻与萧艾伍。

得近君子前,不辞摧折苦。

罢焚垆中香,行拾松上雨。

息心栖一枝,清梦不出户。

(0)

中秋怀吴廷圭

秋满瑶台夜未央,美人何处醉传觞。

烟霞城郭山光霁,风月楼台水气凉。

帘捲桂花香满席,屏开梧叶影侵床。

紫箫吹断霓裳曲,鹤在遥林梦正长。

(0)

茶坪

茶坪春雨后,旧干发新茸。

雀舌微含翠,龙芽浅著红。

小筐和露摘,疏篚带烟熏。

汲水时烹啜,清生两腋风。

(0)

题山水图·其一

青山几里入烟霞,杖履寻春未觉赊。

流水小桥村路晚,隔林应有野人家。

(0)

秋日漫兴

粤国风光好,秋来兴味饶。

雨添陂泽水,风涨海门潮。

暑退尘襟涤,霜清瘴气消。

几回閒拄杖,高咏过溪桥。

(0)

仙桥夜月

踏月长桥夜,空明豁远眸。

虹光遥近郭,珠彩落前空。

风漾层冰合,烟融匹练浮。

清心同皓魄,相与印中逢。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