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
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
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
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
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
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
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独倚寒檐看明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月光洒在冻枝上,映照着洁白的衣物,画面清冷而纯净。接着,“火弹捎天聋吒吒”一句,通过生动的音响描写,展现了节日中烟火的壮观与喧嚣,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
“猛省今夕是元夕”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元宵佳节之中。接下来,“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描绘了街道上人潮涌动,筒花(灯笼)在各处绽放,金黄色的花朵映衬着人群,展现出节日的繁华与热闹。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则描绘了夜深人散后的景象,月光洒在空旷的街道上,仿佛洗净了一切尘埃,呈现出一片清冷而宁静的美。这一转折,从热闹转向寂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节日氛围的变化。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盛况转瞬即逝的感慨,无论是花开花落,还是人们在马上的匆匆一瞥,都充满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以白苏居士自比,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简朴的生活里也能找到满足与快乐,不必追求外在的奢华。木檠(灯架)与瓦缸发出的光芒,足以照亮内心的世界,无需再购买彩灯来增添节日气氛。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与寂静,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我行适田野,火云何盘盘。
农夫荷锄过,挥汗流食箪。
侧身还让畔,敬我儒衣冠。
见此发深愧,我何良自安。
忆昨经高门,凉风韵琅玕。
八珍将九酝,暴殄非一端。
席间行炙人,也复沾盘飧。
岂知力耕者,秋至有饥寒。
鞭扑昼夜加,骨肉昼夜剜。
驱驱六合内,数步殊悲欢。
天岂贱稼穑,此人难复难。
谁为抚循吏,偕之陇上看。
呼僮赊岁酒,酒至无可佐。
有客能分甘,闯如到奇货。
承筐兔首尖,挂壁猪肝大。
旋袪釜上尘,聊免雪中卧。
自念饥荒来,怪事传客座。
树皮填腹肠,人肉出舂磨。
安得中山醪,颓然千日过。
感叹故人情,独谣仍独和。
俗尘飞难倒,万壑树参天。
忽见寒林落尽,时序易推迁。
可惜出山泉浊,怎知孤云野鹤,栖处独高寒。
赖我无心物,伴我此身闲。携筇杖,着芒履,上峰巅。
松风石径,昂首常自耸吟肩。
休问世间离乱,哪记古今月日,名利两无缘。
但愿得长生,不老即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