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濛烟景似江皋,静赏何须郭外遨。
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脂膏。
洗开玳瑁湘妃竹,裛损烟脂阿母桃。
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
溟濛烟景似江皋,静赏何须郭外遨。
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脂膏。
洗开玳瑁湘妃竹,裛损烟脂阿母桃。
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溟濛烟景似江皋"一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迷蒙的水乡春色,给人以亲切感。"静赏何须郭外遨"表明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不需要远行,只需在静谧中细细品味。
接下来的两句"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脂膏"更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点点"和"祁祁"的用词,都传递了一种细腻而连续的感觉,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花开时散发的清香和麦子成熟时的油润。
在下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洗开玳瑁湘妃竹"可能暗示着春雨过后,竹子变得更加鲜亮,而"裛损烟脂阿母桃"则是说桃花在细微的露水中显得分外娇艳。
最后两句"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诗人提到了一位尊贵者(可能是自指)在栏杆旁观赏这美好景色,并且被春风吹得衣袍湿润。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让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气质。
日日蛮童佩一壶,壶乾时亦复村酤。
横林露塔远犹见,暮霭笼山淡欲无。
绿浦例凭菰作界,画桡常遣鹭前驱。
此身元是沧浪客,敢学高人乞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