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晴不作雪,无处听寒号。
山外一轮起,雾中三丈高。
曝肩樵解褐,晒翼鸟遗毛。
不特寒梅早,墙阴发露桃。
冬晴不作雪,无处听寒号。
山外一轮起,雾中三丈高。
曝肩樵解褐,晒翼鸟遗毛。
不特寒梅早,墙阴发露桃。
这首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的《冬日》诗,描绘了冬日晴空下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冬日景象的独特感受。
首句“冬晴不作雪”,点明了天气晴朗,没有降雪,与标题“冬日”相呼应,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无处听寒号”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这样的天气里,连平时常能听到的寒号鸟叫声也听不见了,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山外一轮起,雾中三丈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太阳从远处升起的景象与雾中的高度进行对比,不仅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雾气的浓厚。这里“三丈高”并非实指,而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雾层之厚。
接下来,“曝肩樵解褐,晒翼鸟遗毛”两句,转而描写人类与动物在这样晴朗天气下的活动。樵夫在阳光下脱去厚重衣物,鸟儿在晒太阳时羽毛上的水分蒸发,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
最后,“不特寒梅早,墙阴发露桃”两句,以寒梅的早开与墙角桃花的绽放作为收尾,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更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寒梅的早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而桃花的绽放则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冬日的景象描绘得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月属重三,蓂开二六,于门车马骈阗。
彩麟高设,金鸭喷祥烟。
试问谁来瑞世,人都道、蓬岛神仙。
非凡子,年才志学,勋业已精专。
坐联。
汤饼客,倾银注玉,盛展华筵。
羡巍冠初冠,气宇飘然。
底用遐龄频祝,但愿双亲未老,富贵双全。
功名事,吾家旧物,早共复青毡。
金贴鼓腰,绣妆檐额,吾宗自昔豪奢。
椒馨兰馥,烟雾霭横斜。
吹管聒天今夜,香风度、罗绮光华。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
繁华。
歌宴处,金盘撒果,银烛烧花。
任芙蓉帐掩,翡翠屏遮。
更看名传桂籍,蓬瀛近、隐泛仙槎。
归来去,双亲绿鬓,相对饮流霞。
仙吕已生,真才方产,较迟五日差强。
谁知天意,孕秀待储祥。
秋水精神玉骨,向妙龄、富妙文章。
高轩过,儒林独步,腾踏趁飞黄。
玉堂。
金马客,蓬莱事业,花掖圭璋。
更词科卓冠,时号无双。
大展经纶有日,须恬退、待趣曹装。
称觞处,西山风月,南极老人昌。
律转蕤宾,星流大火,尧阶蓂荚初开。
当年此日,降下谪仙才。
见说鸾池荐瑞,蚌珠又、复产渊崖。
真堪羡,龙生龙子,双庆甚奇哉。
寄言,汤饼客,好称觞索,玉果倾杯。
无新亦无旧,事事俱谐。
他日同筵为寿,彩戏处、酬酢樽罍。
瞻南极,灵椿丹桂,相继践公台。
喜镇龙藩,厌调金鼎,薄言衣锦为荣。
天生申甫,欣对此良辰。
自是神清气爽,风姿潇洒却炎蒸。
称觞日,双叶翠蓂,犹未展尧庭。
帲幪知有赖,国家柱石,须待扶倾。
暂留公燕逸,抚及瓯闽。
君念旧人共政,即环召、再秉钧衡。
平章了,佑王万岁,齐寿永康宁。
昴宿储祥,奎星荐瑞,元来天产英姿。
都缘鼻祖,织女与支机。
自是流芳垂庆,仙风道骨果清奇。
称觞旦,任从伏暑,三荚看蓂飞。
文章,谁与敌,欲成大器,殊未为迟。
况年方强仕,政入官时。
暂领广文庠序,即超身入凤凰池。
同经济,云龙风虎,千载庆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