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来天地,庭花已不骄。
羁情仍昨日,残梦又今宵。
分袂悲闻雁,孤吟瘦损腰。
同为穷塞主,元鬓恐先凋。
秋气来天地,庭花已不骄。
羁情仍昨日,残梦又今宵。
分袂悲闻雁,孤吟瘦损腰。
同为穷塞主,元鬓恐先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忧虑。首句“秋气来天地,庭花已不骄”以秋风渐起、庭中花朵不再鲜艳为喻,暗示季节更迭,万物皆显衰败之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哀愁。
接着,“羁情仍昨日,残梦又今宵”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期离家在外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以及夜晚难以入眠,思绪纷飞的状态。这里的“羁情”指羁旅之苦,“残梦”则暗示了梦境中的遗憾与失落。
“分袂悲闻雁,孤吟瘦损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忧伤情绪。听到南飞的大雁,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雁阵南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孤吟瘦损腰”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吟诵诗歌时的瘦弱身影,表现了他因思念、忧郁而日渐消瘦的形象。
最后,“同为穷塞主,元鬓恐先凋”将诗人置于边塞之地,处境艰难,与他人共处困境之中。同时,诗人预感到自己年华易逝,白发可能先于他人出现,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离别、孤独、衰老等人生境遇时的深刻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取鱼禁鲲鲕,况剖腹中子。
何来赤鲩公,沫血待乾死。
校人贪作脍,环顾动食指。
自毙望重生,爱物懵于理。
祇怜鱼子活,托命泥沙里。
曾记放生篇,方法犹堪拟。
团土护其胞,浑全毋破毁。
携篮置深渊,鲸吞知免矣。
日暖藻含温,戢戢浮清泚。
但使疏网罗,慎勿恣刀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