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风过又清明,深巷箫声记卖饧。
画好终须摹古意,才疏每愧负时名。
居凭楼阁神先旷,案有琴书气自清。
更欲移家远城市,五湖烟月不胜情。
菜花风过又清明,深巷箫声记卖饧。
画好终须摹古意,才疏每愧负时名。
居凭楼阁神先旷,案有琴书气自清。
更欲移家远城市,五湖烟月不胜情。
这首清代诗人严永华的《春日偶成(其二)》描绘了春天里的一幅闲适画面。首句“菜花风过又清明”,点明了时令,菜花盛开,春风轻拂,清明时节,渲染出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深巷箫声记卖饧”一句,通过深巷中悠扬的箫声和叫卖糖稀的声音,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画好终须摹古意,才疏每愧负时名”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态度,认为好的作品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而自己才情不足,常感愧对当下所获得的名声。这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自我反思的精神。
“居凭楼阁神先旷,案有琴书气自清”写诗人寓居之处,高处的楼阁使人心胸开阔,案头的琴书则增添了室内的雅致,反映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追求高洁的品格。
最后,“更欲移家远城市,五湖烟月不胜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五湖烟月的美景让他难以割舍,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都市繁华的厌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志趣,展现出清雅脱俗的意境。
东之太古英,老眼庖羲画。
文字六经前,心了不须读。
山川流峙鸢鱼中,看画得此将无同。
李成马夏何足数,此心直欲窥鸿蒙。
乾坤此卷忽披看,数点青山正浓淡。
眼中何处俗与真,一笑天机俱烂漫。
世人见画空茫然,安知画外无真传。
先生万古有真趣,白头还我羲皇天。
古文篆籀藏科斗,我羡东之不容口。
尚书宅里闻剧谈,天地斯人世何有。
人间一默归玄元,老夫更欲观无言。
手持此卷已一月,病回阁笔城东轩。
澄波滋落晖,潞水引早秋。
近舍光欲敛,远墟照未收。
瞻林会归翼,吾亦泊其舟。
软莎如壁毯,居人分坐俦。
老翁弄其孙,嬉笑时抱头。
水边委剉草,同伺驴与牛。
月出凉风来,长禾动悠悠。
城郭去京远,不识见吏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