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此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宁静。
首先,“记故乡亦有仙潭”一句,以“仙潭”二字,不仅点明了故乡的神秘与美丽,还暗含着对故乡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仙潭”,仿佛是仙境中的湖泊,充满了神秘与灵气,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所,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接着,“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则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与石桥的和谐之美。湖光潋滟,映照着四周的山色,而那蜿蜒曲折的石桥,如同一条条银蛇,穿梭在碧波之上,既增添了景致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探索。九曲桥的设置,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字“九”的象征意义——长久、圆满,寓意着旅途虽曲折,但最终会达到心中的彼岸。
“至此地宜邀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明月相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明月高悬,清辉洒落,与湖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夜景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秋风送爽,月色如洗,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家的思乡之情,在这深秋之夜,伴随着悠扬的玉笛声,一直吹到深夜。这笛声,既是自然界的音符,也是心灵深处情感的释放,它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唤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篇,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和哲学思考。
有家归去来,旅颜何摧颓。
胡为戎马际,滞此燕昭台。
十日九寄书,不慰妻子怀。
秋风忽动思故园,山妻捣衣儿候门。
缺月半天霜满地,悄然孤馆销人魂。
不见嵩高之山青嵯峨,上有松柏下有河。
松柏可餐河可钓,老来幽事嗟无多。
离乱至今我独苦,梦中归路迷烟萝。
庞公旧隐须一访,白云惨淡终如何。
壬申冬拜命,乘春临大河。
次且崤崡道,踟蹰雒之涯。
默思图与书,千载永不磨。
渊哉坎之一,万象已森罗。
五十数非阙,载籍文何多。
南北滋路岐,杨子泣奈何。
所以鲁尼父,无言欲回波。
观象登道岸,守一更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