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曲桥亭联》
《九曲桥亭联》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对联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0)
鉴赏

此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宁静。

首先,“记故乡亦有仙潭”一句,以“仙潭”二字,不仅点明了故乡的神秘与美丽,还暗含着对故乡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仙潭”,仿佛是仙境中的湖泊,充满了神秘与灵气,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所,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接着,“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则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与石桥的和谐之美。湖光潋滟,映照着四周的山色,而那蜿蜒曲折的石桥,如同一条条银蛇,穿梭在碧波之上,既增添了景致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探索。九曲桥的设置,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字“九”的象征意义——长久、圆满,寓意着旅途虽曲折,但最终会达到心中的彼岸。

“至此地宜邀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明月相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明月高悬,清辉洒落,与湖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夜景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秋风送爽,月色如洗,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家的思乡之情,在这深秋之夜,伴随着悠扬的玉笛声,一直吹到深夜。这笛声,既是自然界的音符,也是心灵深处情感的释放,它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唤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篇,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思归引

有家归去来,旅颜何摧颓。

胡为戎马际,滞此燕昭台。

十日九寄书,不慰妻子怀。

秋风忽动思故园,山妻捣衣儿候门。

缺月半天霜满地,悄然孤馆销人魂。

不见嵩高之山青嵯峨,上有松柏下有河。

松柏可餐河可钓,老来幽事嗟无多。

离乱至今我独苦,梦中归路迷烟萝。

庞公旧隐须一访,白云惨淡终如何。

(0)

浮光八咏·其二淮水

东望长淮水,宛如渭水清。

空明天一色,亦可濯吾缨。

(0)

送刘伯时之登州

相逢把酒共登台,怅别衔情祖帐开。

已有甘棠留梦泽,还须露冕向蓬莱。

郡斋閒共仙人卧,睥睨平临蜃气来。

渤海于今歌出牧,佩刀谁不让君才。

(0)

庆成宴恭述时万历丙子纯以太仆少卿侍殿中·其二

九重欣昼接,三祝庆良辰。

寒键初阳启,和颜七日亲。

歌谐鱼出听,舞遍鹤来驯。

喜起瞻前代,皇仁自近臣。

(0)

海潮庵

古寺碧云边,登临息万缘。

法堂留月照,衣钵付灯传。

近水花饶笑,开帘鹤欲前。

相逢天竺客,说破野狐禅。

(0)

纪怀并引·其十一

壬申冬拜命,乘春临大河。

次且崤崡道,踟蹰雒之涯。

默思图与书,千载永不磨。

渊哉坎之一,万象已森罗。

五十数非阙,载籍文何多。

南北滋路岐,杨子泣奈何。

所以鲁尼父,无言欲回波。

观象登道岸,守一更无他。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