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
都由苦思无休日,已證前贤不到心。
风入寒松声自古,水归沧海意皆深。
欲知字字惊神鬼,一气秋时试夜吟。
冲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
都由苦思无休日,已證前贤不到心。
风入寒松声自古,水归沧海意皆深。
欲知字字惊神鬼,一气秋时试夜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威的作品,名为《欧阳示新诗因赠四韵》。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冲戛瑶琼得至音”中的“冲戛瑶琼”是形容声音的词汇,意指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得至音”则表明这种声音达到了极致。紧接着,“数篇清越应南金”中,“数篇”意味着多次吟咏,“清越”形容诗声之美好,而“应南金”则是指诗中的韵脚与南方的古琴乐曲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音乐和诗歌艺术的精湛理解。
第三句“都由苦思无休日,已證前贤不到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的诗篇反复思考,但仍旧觉得难以企及,这种感慨流露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敬仰和自我期许。这里的“苦思”、“无休日”表现出诗人对诗艺追求的执着与不懈。
接下来的两句,“风入寒松声自古,水归沧海意皆深”,则是借景抒情。“风入寒松声自古”描绘了一幅风吹过冷清松林的声音似乎自古以来便如此的画面,而“水归沧海意皆深”则以江河归大海比喻诗人的心境和情感之深远。
最后两句,“欲知字字惊神鬼,一气秋时试夜吟”,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极高追求,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字都能达到惊叹鬼神的地步。“一气”强调的是一种不间断、浑然天成的情感流露,而“秋时试夜吟”则是描写诗人在秋夜静谧之中进行诗歌创作的场景,透露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
综观全诗,从韵味上看,每一句都紧扣主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意境上看,则展示了诗人的深邃情怀与高远志趣。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前贤诗篇的敬仰,更体现了其自身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执着和信念。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
罾青识渔浦,芝紫认仙乡。
却恐当归阙,灵台为别伤。
两岁霜风吹客袍,亲庭礼阙捧香醪。
今日升堂祝亲寿,亲寿愿比南山高。
古来人生七十稀,吾亲八十脸如桃。
但得岁月无穷极,从教两鬓添霜毛。
閒中花竹自娱戏,日课诗礼勉儿曹。
随分家风尝礼法,何心与世争雄豪。
自古作善天所佑,赋与庞眉并寿绦。
不须神仙授秘诀,已保柱石常坚牢。
年年新酿此时熟,真珠滴红听小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