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眉子石砚歌赠胡訚》。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和对石砚的珍视。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这里的“成都画手”指的是制作精美石砚的工匠,“开十眉”形容砚面纹理如同人脸上的皱眉,显示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美。诗中强调了石砚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游人”可能是指文人们对这块石砚赞赏有加,而“小颦”则是指石砚上的细微纹理。这里提到的“渔阳胡马”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意象丰富,既表现了古人对边塞战事的感慨,也反映了文人们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这里的“王孙”指的是贵族或才子,“青琐”形容笔迹之清晰,“横双碧”则是形容书法中笔力雄健。诗人感慨于书法艺术的高洁与超脱,似乎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人们追求书法艺术的执着,即使是生命也愿意为之牺牲。这里的“千金”强调了石砚的价值,而“消渴”则形容用笔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做作。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将这些情感寄托于书法和石砚之中,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安静、恬淡的生活场景,“小窗”、“虚幌”都营造出一种隐逸之情,而“相妩媚”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赞赏。这里也许暗示了书法艺术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愉悦。
“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住。”这两句诗中,“毗耶居士”可能指的是某位隐逸之士,而“谈空处”则是形容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结习已空花不住”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最后两句诗,通过神话中天女磨铅的故事来比喻书法艺术的高超与难以言传。这里的“千偈”形容作品如海量,而“澜翻无一语”则表现了书法之美在于其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砚和书法艺术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文人生活、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感寄托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丰富,表现出了苏轼在文学上的造诣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