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弹者为谁弹,一曲嘈嘈十指寒。
唤起同舟听胡语,前程多恐是桑乾。
不知弹者为谁弹,一曲嘈嘈十指寒。
唤起同舟听胡语,前程多恐是桑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汾水上停泊船只,突然传来琵琶声的情景。诗人并未直接点明弹奏者的身份,而是通过“不知弹者为谁弹”这一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接着,“一曲嘈嘈十指寒”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弹奏者技艺高超,手指在琴弦上快速移动,仿佛能感受到指尖传来的寒冷,暗示了演奏的激烈与投入。
“唤起同舟听胡语”则将场景进一步扩展,不仅是一人被吸引,而是整个船上的人都被这琵琶声所唤醒,共同聆听这异域之音。这里的“胡语”既指琵琶声的旋律,也暗含着对远方文化的探索和好奇。
最后一句“前程多恐是桑乾”,则以一种淡淡的忧郁,预示着旅程的未知与遥远,桑乾河作为北方的一条河流,象征着前方路途的辽阔与挑战。整首诗通过琵琶声这一线索,串联起自然景色、人物情感与旅途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
宦游南北,月明何处不相随。十年九赋新词。
今夜清光如许,无以侑金卮。
想叨居此职,著甚推辞。临风再思。是有句欲来时。
除却广寒人见,尘世谁知。
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秋影里、醉写乌丝。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
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
衲被蒙头,草鞋著脚,风雨萧萧秋意深。
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
看谷变、陵迁古又今。
便离骚经了,灵光赋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
试问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长垂不上襟。
掀髯笑,一杯有味,万事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