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轻雷喷玉泉,石桥僧度是何年。
灵峰斗隔人间世,真境潜分洞里天。
施食曾闻龙就掌,谈空应有虎当筵。
道猷雪涕非无谓,谁见湔肠挂木颠。
涧底轻雷喷玉泉,石桥僧度是何年。
灵峰斗隔人间世,真境潜分洞里天。
施食曾闻龙就掌,谈空应有虎当筵。
道猷雪涕非无谓,谁见湔肠挂木颠。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山水之美,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颇具想象力。首句“涧底轻雷喷玉泉”以轻雷配上清澈的玉泉,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声音的震撼又有水质的纯净。紧接着,“石桥僧度是何年”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让人不禁对那座古老石桥和过往岁月产生遐想。
第三句“灵峰斗隔人间世,真境潜分洞里天”通过灵峰如同天上的星宿一般,将人间与仙界隔绝,营造出一股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此表达对道法修炼、追求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下片“施食曾闻龙就掌,谈空应有虎当筵”中的“施食”指的是供养神灵或鬼魂,而“龙就掌”、“虎当筵”则是对仙境中奇特现象的描绘,这里的“龙”和“虎”很可能是仙兽的象征,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道猷雪涕非无谓,谁见湔肠挂木颠”则透露出诗人对修道过程中不为世俗所动摇、坚持初心的决心。“道猷”意味着修行者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道法,而“雪涕非无谓”强调了这种行为的非凡意义。同时,“谁见湔肠挂木颠”则是对隐居山林之人或物的描写,通过树上的冰柱(湔肠)和挂在树枝上的水珠(木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观察与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远的意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海于天地为巨物,横目见此惊无边。
或云众水所蓄积,坐令陆地为深渊。
我闻尊者此示象,一航稳似香台莲。
飓风不作鲛鳄静,知有神物为之先。
舟行不徐亦不疾,到彼海外当何年。
大鹏不徙爰居避,海若自小河伯旋。
惟有日月争出没,腾晖照耀波光鲜。
送者几辈自厓返,回顾但见帆微翩。
此时秘怪千万万,争欲顶礼焚香烟。
仁者愿大无分别,孰为灵蠢孰凡仙。
当时各各契微妙,回视海水川渠然。
了知此说是真实,挥毫更以丹青传。
纷纷大小都滞相,拘墟邹衍方谈天。
除官去未闲,且复三月留。
喜与吏役疏,日共诸生游。
城西有古洞,廨东有新楼。
晴昼及月夕,觞咏无时休。
柰当岁试期,诸生趋邕州。
纷去如落叶,始觉孤树秋。
独有童氏子,经通行且修。
能来同我居,对床置衾裯。
夜半读《楚骚》,镫闇风飕飕。
因与论今古,掩卷涕泗流。
颇忆韩子语,君其张生俦。
共言无倦听,晨坐尽更筹。
边隅得此士,宁复嗟夷犹。
诗成寄诸生,底用商声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