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这首明代诗人岳岱的《新笋歌》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首句“满林黄鸟不胜啼”,以鸟儿的欢鸣反衬出新笋生长的热闹,黄鸟啼声虽多,却似乎难以掩盖新笋拔节的生机。次句“林下新笋与人齐”,形象地写出新笋生长迅速,已经与人的身高相当,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句“春风闭门走山兔”,通过“春风”和“山兔”两个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动物的活动,暗示新笋生长速度之快,连兔子都为之惊讶。第四句“白昼露滴惊竹鸡”,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宁静,露水滴落的声音都能惊动竹林中的小鸡,足见新笋生长时的静谧与震撼。
第五句“雨中三日春已过”,点出时间的流逝,尽管春雨绵绵,但三天过去,春天的大部分时光已经过去,新笋却在雨中继续成长。最后一句“又近石床添几个”,形象地描述新笋不断冒出,仿佛要靠近石床争夺阳光,而“不管阶前绿苔破”,则表现出新笋生长的无畏和坚韧,即使脚下是青苔,也要向上生长,向着青云直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新笋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情景,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闻说江南多笔工,马生所作尤瑰异。
十年江海得妙旨,一日声名倾众技。
故人怜我有书癖,数管不辞千里寄。
齐锋出颖虽不殊,洒墨虚心皆已智。
当年退之传毛颖,假辞托说终伤伪。
我今草草又百载,矫首相望空两地。
文房四子迭有无,商没参横似相避。
鼠须栗尾乃见嫌,强欲用之随弃置。
马笔端如故人面,眼瞥见时心已记。
跳龙卧虎非世习,绾蛇萦蚓皆儿戏。
岂知远适在加鞭,却效良工先利器。
何当拂衣隐林麓,约史著书从素志。
敢言名姓垂竹帛,自甘生死惟文字。
敬谢故人因及马,梳毫截管惟精致。
而今劲健已不售,要须软熟随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