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便面三首·其三》
《题便面三首·其三》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四山屏立水微茫,恰与三人共一航。

惆怅鸱夷呼不起,自敲渔榜答沧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物相映成趣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

首句“四山屏立水微茫”,以“屏立”形容四山之静穆,以“水微茫”渲染水面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四山如同屏障,将外界的喧嚣隔绝,而水面则在晨光或月色中显得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次句“恰与三人共一航”,笔锋一转,将画面聚焦于三人与一舟之上。这三人或许是在旅途中偶遇,或许有着深厚的情谊,共同乘着这一叶扁舟,游弋在这片微茫的水域之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人物与舟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情感的交流。

后两句“惆怅鸱夷呼不起,自敲渔榜答沧浪”,情感更为深沉。这里引用了“鸱夷”的典故,据传伍子胥被陷害后,有人将其尸体装入皮革袋中投入江中,这个袋子被称为“鸱夷”。诗人借“鸱夷”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的反思。面对逝去的历史与无法挽回的命运,诗人感到深深的惆怅。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哀伤之中,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敲渔榜答沧浪”。这里的“渔榜”可能是指船上的标志或信号,诗人通过敲击它,仿佛在回应着自然界的呼唤,或是与过往的自己对话,展现了一种超脱与自我慰藉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及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瞬间的捕捉,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即事·其十

初失清河口,骎骎遂逼人。

馀生偷岁月,无处避风尘。

精锐看诸将,谋谟仰大臣。

愞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

(0)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0)

江上

回首江云泪几双,酒空金盏在他乡。

穷途自合亲情断,幽恨那堪世事忙。

两岸草花秋寂历,一船烟月夜凄凉。

不知身是孤飞鸟,犹误题笺寄孟光。

(0)

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二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

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

(0)

听话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